课标版五下数学第一、五单元备课辅导.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
PAGE 8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一、五单元期初备课辅导材料
新站中心校 王涛
第一单元《图形的变换》
一、教学内容、编排形式及知识点
第一单元《图形的变换》属于图形几何版块。在本册中包含3个内容:
例1 轴对称图形的特征、性质
1、轴对称
运用轴对称图形的特征画轴对称图形。
例3进一步认识旋转,探索旋转的特点和性质
2、旋转
例4运用旋转的特点和性质把一个图形旋转90度
3、欣赏设计 通过欣赏,加深对图形变换的特征和方法的理解,并在设计中应用。
二、教学目标
1、《课程标准》要求
(1)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及其对称轴,能在方格纸上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能在方格纸上补全一个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2)通过观察实例,认识图形的平移与旋转,能在方格纸上按水平或垂直方向将简单图形平移,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旋转90°。
(3)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方格纸上设计简单的图案。
2、单元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
(3)初步学会运用对称、平移和旋转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进一步增强空间观念。
(4)在探索、实践活动中,欣赏图形变换所创造的美,进一步感受对称、平移和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性质和特征。
(2)探索图形旋转的特性和性质。
2、难点:
(1)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度。
四、已有知识,经验基础
1、二年级上册已经初步认识了对称,会画一些简单图形的对称轴,会在方格纸上按对称轴画出另一半。
2、二年级下册已经初步认识了平移和旋转,会在方格纸上把一些简单图形平移,并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五、具体内容的教学
(一)、轴对称
1、教材第2页主题图
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好这一教学资源。这个主题图要用到两次,第一次是在进行第一课时教学时,先出示这幅图让学生在欣赏中体会数学的美,引出本单元内容。第二次是在课堂的结束阶段,让学生再次观察这幅主题图,利用新学习的轴对称、平移和旋转知识对这些图形的设计进行分析,丰富数学活动经验,在学生自主设计图案时也可以进行创造性地借鉴。
2、例1(3页)
首先通过书中给出的6幅图案,让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观察一下这些图案的特点,并且画出他们的对称轴。重点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阐明为什么这样画对称轴?接着以聪聪的话引导学生举例,从而进一步明确轴对称图形的含义: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特征: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例1的编排是为了探究轴对称的性质,因此,概括轴对称图形的特征是本例题的落脚点。在经历了观察、数格子的探究活动后教师要讲授轴对称图形中完全重合的点叫做对应点,使学生知道A和A′是对应点,从而引导学生发现轴对对称图形的特征:即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最后概括出轴对称的性质: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对应点连线垂直于对称轴。从而使学生对轴对称的认识从经验上升到理论。
3、例2(4页)
(1)、这是一个实践操作题目,画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怎样画得又对又快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落脚点。要从这两个步骤进行方法的探究和指导:先画几个关键的对称点,再连线,重点指导如何选关键的对称点。
(2)、活用教材:可以从主题图及生活实际中选择一些轴对称图形,让学生在欣赏中感受轴对称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旋转
1、例3(5页)
(1)这道例题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旋转,探索旋转的特点和性质。钟表和风车的设计体现了从线段的旋转到图形的旋转的过度,重点引导学生抓住中心点、方向、旋转角度这三要素描述旋转过程。
(2)、创造性补充教学资源:为了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正确叙述图形旋转的过程,可以增加一个在旋转的过程中既有顺时针又有逆时针的现象,使学生在正确辨析的基础上合理用三要素进行描述。从而巩固学生对旋转变换的认识。
2、例4(5页)
这是对旋转特点和性质的运用,这也是本单元的难点,而要突破这个难点在教学中最好遵循由易到难、有特殊到一般的原则,使学生运用图形旋转的规律,掌握画旋转后的图形的技巧。具体做法:
(1)出示一个直角三角形,并且两条直角边与网格图重合。让学生独立思考如何把三角形顺时针旋转90度,然后再出示例4,根据刚才的策略尝试完成例4,师重点指导与线段OB垂直的OB′的画法。
(三)欣赏设计
1、这部分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