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北京住院医师规培考试:《黄帝内经》重点.doc

发布:2021-03-07约1.4千字共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黄帝内经》重点 1、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2、肾者主水,受五藏六腑之精而藏之,故五藏盛乃能泻。 3、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 4、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 5、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 6、故阳强不能密,阴气乃绝;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7、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 8、故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藏;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府。 9、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胜则热,阴胜则寒。重寒则热,重热则寒。 10、风胜则动,热胜则肿,燥盛则干,寒盛则浮,湿胜则濡泻。 11、天有四时五行,以生长收藏,以生寒暑燥湿风。人有五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 12、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 13、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 14、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 15、肺者,气之本,魄之处也,其华在毛,其充在皮。 16、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其华在发,其充在骨。 17、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其华在爪,其充在筋,以生血气。 18、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者,仓廪之本,营之居也,名曰器,能化糟粕,转味而入出者也,其华在唇四白,其充在肌。 19、所谓五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六府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 20、胃者,水谷之海,六府之大源也。 21、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合于四时五藏阴阳,揆度以为常也。 22、黄帝问曰:肺之令人咳,何也?岐伯对曰:五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 经脉流行不止,环周不休。寒气入经而稽迟,泣而不行,客于脉外则血少,客于脉中则气不通,故卒然而痛。 23、余知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 24、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著痹也。 25、阴气者,静则神藏,躁则消亡。饮食自倍,肠胃乃伤。 26、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阳盛则外热,阴盛则内寒。 27、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诸寒收引,皆属于肾;诸气膹郁,皆属于肺;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诸热瞀瘛,皆属于火;诸痛痒疮,皆属于心。 28、诸厥固泄,皆属于下;诸痿喘呕,皆属于上;诸禁鼓栗,如丧神守,皆属于火;诸痉项强,皆属于湿;诸逆冲上,皆属于火。 29、诸胀腹大,皆属于热;诸躁狂越,皆属于火;诸暴强直,皆属于风;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皆属于热;诸病胕肿,,疼酸惊骇,皆属于火。 30、诸转反戾,水液浑浊,皆属于热;诸病水液,澄彻清冷,皆属于寒;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 31、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微者逆之,甚者从之。 32、热因热用,寒因寒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 33、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热之而寒者取之阳,所谓求其属也。 34、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 35、夫百病之所始生者,必起于燥湿寒暑风雨,阴阳喜怒,饮食居处。 36、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卒然逢疾风暴雨而不病者,盖无虚,故邪不能独伤人。 37、阳络伤则血外溢,血外溢则衄血;阴络伤则血内溢,血内溢则后血。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