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对外汉语视角看现代汉语量词教学的中期报告.docx
从对外汉语视角看现代汉语量词教学的中期报告
本文将从对外汉语(TeachingChineseasaForeignLanguage,TCFL)的视角,对现代汉语量词教学进行中期报告。通过文献综述和教学实践的反思,本文将总结当前汉语量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改进的建议。
一、现代汉语量词的特点
量词是汉语一个非常独特的语法范畴,是表示数量、计量、比较的语素。现代汉语中常用的量词数量很多,按照语义分类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极度概括性的量词,如个、件、条、张等,可用于物品、地点、事情、时间等的计量。
2.非常具体的量词,如只用于车辆(辆)、头发(缕)、草地(片)等的量词。
3.非常抽象的量词,如一片蓝天、一缕阳光、一抱歉意、一份关爱等。
4.带有评价意味的量词,如一副好牌、一件漂亮衣服、一篇好文章等。
5、以及其他形式的量词,如数词+个、些、些许等。
除此之外,量词还常常表达人们对某些物品或事物的态度、情感和文化观念。
二、现代汉语量词教学问题
1.教材设计不够合理
目前大部分汉语教材的量词教学都是以基础词汇和基本语法为主,直接从实际应用角度出发,忽视了学生对量词的概念和原理的理解。教材设计不够合理,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容易使学生的语言应用局限于简单的情景下,难以理解和运用量词的复杂语义和文化内涵。
2.学生难以领会量词的概念和特征
汉语教学大多采用认知心理学理论,让学生理解语言并进行创造性使用。但是,对于量词的定义和特征,学生很难准确把握,而且在语言运用中往往出现混淆或误用的情况。这种情况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重点关注量词的定义、特征和语义功能,并与学生进行深入探讨。
3.使用情境不够多样化
现代汉语量词的使用通常涉及到多种情境,例如日常生活、商务交流、文化习俗等。但是在教学中,学生只接触到有限的情境,因此不足以让学生进行充分的语言实践和文化体验。需要教师增加不同情境下量词的使用案例,引导学生通过语境的变换掌握量词的用法、语义和文化内涵。
三、现代汉语量词教学改进建议
1.教材设计要更加系统和科学
现代汉语量词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很高的复杂性,需要从概念性、理论性和语境性等综合角度出发,把量词的教学贯穿在汉语学习的全过程中,让学生在深入理解的基础上,更好地应用该语言范畴。
2.吸收多元化的教学资源
本着让学生“多听、多说、多读、多写”的教学思路,需要教师结合各种可行的教学资源,如多样化情境材料、虚拟教学案例等,让学生在不同情境下进行频繁的听说读写实践,从而不断提高对现代汉语量词的理解。
3.进行更多的文化交流
汉语是不同文化间进行交流的重要纽带之一,现代汉语量词也包括了各种文化习俗和情感因素。教师可以通过组织活动和实地考察等方式,让学生更多地了解汉语的文化背景,感受不同文化背景中使用量词的差异和特点,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四、结论
总的来说,汉语的量词体系在语言学和人文学上都有着极高的研究价值。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当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注重量词的文化内涵和语义,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实践情境,激发学习兴趣,促进汉语交际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