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精卫填海》教学设计-语文四年级上册.docx

发布:2025-03-02约1.28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精卫填海》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认识“帝、曰”等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少”,会写“填、帝”等5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讲述精卫填海的故事。

4.能和同学交流精卫给自己留下的印象。

教学重难点:

1.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讲述精卫填海的故事。

2.背诵课文。

3.交流精卫给自己留下的印象。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联系已知,导入新课

1.揭题,引导学生读好课题。

2.学生结合课文注释或已有的阅读经验了解“精卫”,教师简介《山海经》。

3.学生讲一讲之前读过的或听过的“精卫填海”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好停顿

(一)读准字音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学生读课文,重点指导“少、溺、堙”的读音。

(二)读好停顿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仔细听。

2.根据刚才的听读,借助标点,学生自己尝试读好停顿。

3.引导学生借助注释或插图,尝试读好句中停顿。

三、理解课文内容,讲述故事

(一)借助注释和插图,疏通文意

1.学生借助注释,自主梳理句意。

2.学生汇报理解,集体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二)借助注释和插图,讲述故事

1.借助注释,学生尝试讲故事。

出示要求:把课文中的文言文词语转化成现代汉语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讲一讲。

(1)学生自主讲述。

(2)指名讲述,教师相机指导。

2.朗读并背诵课文

(1)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

(2)学生根据板书中的关键词或按填空提示背诵课文。

四、交流讨论,印象深刻

1.学生朗读课文,说一说精卫给自己留下的印象。

2.同桌交流感受,引导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指导深化,体会精卫的坚韧和执着,进一步引导学生联想仅有决心不够,渺小的精卫常年累月用树枝和石子填塞无边的大海,更要毅力和行动。

五、联系实际,感受形象

交流分享日常生活中像精卫一样坚持不懈、不屈不挠的人,感受人物形象。

六、课堂练习

1.解释下列字的意思。

溺:(2)故:(3)堙:

2.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

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3.短文填空。

炎帝之(),名曰()。女娃(),溺而不返,故为(),常(),以()。

七、板书设计

精卫填海

坚韧执着、不屈不挠

八、教学反思

1.《精卫填海》这篇课文朗朗上口,对于学生而言,朗读与北宋快速且熟练。

2.学生借助课下注释和插图进行表达,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学生在复述故事的时候,大部分同学都能用自己的话来表达。

3.学生能够通过朗读和注释,弹出自己对精卫这个人物的感受,也能发挥自己的想象,通过谈精卫在大海上行遇到的各种困难进一步感受精卫的形象,通过学生自己说出日常生活中像精卫一样的人让学生加深了对精卫性格特点的认识,也帮助学生表达、感受生活实际。

4.通过对字词的听写,发现“湮、溺、衔”三个字听写出错率较高,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教学。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