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分析.doc

发布:2018-01-29约3.31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张晓琳 彭德福(通讯作者) 邓丽凤   (重庆市精神卫生中心附属医院 400036)   【摘要】目的 探讨影响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500例复诊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患者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家庭因素、患者自知力、治疗药物种类及对不良反应的感受不同患者服药依从性有明显差异(Plt;0.01)。结论 文化程度低、年龄偏小、家庭支持不好、自知力缺乏、使用传统药物的患者服药依从性相对更低。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服药依从性 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33-0098-02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高致残性的慢性精神障碍性疾病,病程迁延,复发率高,需实施长期的治疗措施。药物治疗是精神分裂症治疗与预防复发的重要手段,患者服药依从性与复发密切相关[1],很好的服药依从性才有可能预防或减少该疾病的复发[2]。因此分析讨论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对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有积极作用。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医院门诊复诊病例500例。男252例,女248例;年龄16—72岁,平均年龄(40.8+12.3)岁;婚姻状况:已婚349例,未婚151例;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上237例,初中及以下263例。入组标准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分裂症诊断标准[3],无严重躯体疾病和脑器质性疾病,复诊时有家属陪伴。   1.2 方法 以精神分裂症依从性问卷的条目为参考自制调查问卷,对入组患者及家属进行调查。调查表项目包括患者一般资料、家庭支持如家庭人际关系、家庭成员对相关疾病知识的了解情况、抗精神病药物使用情况、药物不良反应情况、服药依从性、自知力等有关情况。   1.3 服药依从性评定 依从性是指对治疗及治疗行为遵从的程度,按如下标准评定[4]:(1)完全依从:患者主动接受药物治疗,按时按量遵医嘱服药,按时复诊;(2):部分依从:患者经常有不遵照医嘱服药,或经常自行停药减药;(3)长期拒绝服药或不遵照医嘱服药。   1.4 自知力评定 根据患者对精神症状的认识程度分级评定[5]。自知力存在:能正确认识全部精神症状、回忆发病经过,具有批判能力;自知力其本存在:能认识大部分精神症状,基本可回忆发病经过,有一定的批判能力;自知力部分存在:认识部分精神症状,但不能回忆发病经过,无批判能力;自知力丧失:否认自己患病,对所有精神症状均无认识。   1.5 统计分析 对资料进行统计汇总比较并进行卡方检验。   2 结果   2.1 患者一般资料及家庭支持因素与服药依从性关系(见表1)。   表1结果显示,患者性别与服药依从性的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gt;0.05)。患者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的不同患者服药依从性有明显差异(Plt;0.01)。年龄大于30岁患者组比小于30岁患者组服药依从性好;已婚患者组比未婚患者组服药依从性好;文化程度相对高的服药依从性相对更好。   家庭人际关系是否良好、家庭成员对疾病知识的了解与否也明显影响患者服药依从性(plt;0.01)。家庭人际关系好、家庭成员了解相关疾病知识,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更好。   表1 患者一般资料及家庭支持因素与服药依从性关系n(%)   2.2 患者自知力、治疗药物种类及不良反应情况与服药依从性关系(见表2)。   结果显示,患者自知力不同、治疗药物种类及对药物不良反应感受情况不同,患者服药依从性有明显差异(plt;0.01)。患者自知力越完善服药依从性越好;使用新型抗精神病药物患者组比传统药物组服药依从性好;药物不良反应轻微或没有的比有明显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依从性好。   表2 患者自知力、治疗药物种类及不良反应情况与服药依从性关系 n(%)   3.讨论   服药依从性一直是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一个棘手问题,不论病人是在住院期间还是出院之后,服药依从性都直接影响疾病的治疗效果。而影响病人依从性的因素非常复杂,各种与病人、医师、护士、治疗环境、治疗者本身及医疗机构、社会环境等有关的因素均可影响依从性[6]。(1)患者自知力:精神分裂症患者特别是急性期病人由于受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支配,自知力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对自己的精神状态不能作出正确的估计,会否认有病而拒绝服药[7]。所以自知力丧失患者服药依从性特别差。对这类门诊患者,要求尽可能住院治疗。(2)药物方面:抗精神病药通常有锥体外系反应、代谢综合征、高泌乳血症、心血管不良反应、血液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