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器质性精.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CCMD一3对AD的诊断标准如下: (1)符合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的诊断标准;有全面性智能损害;无突然的卒中样发作;疾病早期无局灶性神经系统损害体征;无临床或特殊检查提示智能损害由其他躯体疾病或脑疾病所致;神经病理学检查有助于确诊。下列特征可支持诊断但不是必备条件:①失语、失认、失用;②淡漠、缺乏主动性活动或易激惹和社会行为失控;③晚期重症可出现帕金森症状或癫痫发作;④实验室检查证明有脑萎缩。 (2)日常生活和社会功能明显受损。 (3)起病缓慢,病情发展虽可暂停,但难以逆转。 (4)需排除以下疾病:脑血管等其他脑器质性疾病所致智能损害;抑郁障碍等精神障碍所致假性痴呆;精神发育迟滞以及与年龄相关的记忆障碍。 脑血管疾病所致精神障碍 脑血管疾病所致精神障碍主要是指脑动脉硬化、血栓、脉管炎、淀粉样血管病和颅内出血等引起的精神障碍,严重病例或未经治疗,最终结局常为痴呆。在导致精神障碍的这些疾病中,与精神障碍关系最密切的是脑动脉硬化性疾病,称为多发性梗塞性痴呆(MID),最近在病理上发现MID是脑血管疾病所致痴呆中最常见的一个类型,故主张使用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这个名称。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VD的病因是脑血管疾病,包括脑出血和脑缺血引起的脑组织缺血缺氧而导致脑功能衰退的结果。脑血流量降低的程度与痴呆的严重程度呈正比。VD的发病机制实际上是多种脑血管疾病共病的结果,主要是在血管壁病变的基础上,加上血液成分或血流动力学改变,造成出血或缺血。产生脑出血最常见的原因是高血压、脑动脉硬化;脑梗塞是由于脑供血障碍造成脑组织缺血缺氧而导致脑组织软化,临床上常见的类型有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 (二)临床表现 主要包括早期症状、局限性神经系统症状和痴呆症状。 1.早期症状 潜伏期长,往往缺乏明确的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表现为躯体不适感,以头疼、眩晕、肢体麻木、睡眠障碍和耳鸣多见。此外尚有消化道功能紊乱、易疲劳、情绪不稳等类似脑衰弱综合征。 2.局限性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 突出的可见假性眼球麻痹、构音障碍、吞咽困难、中枢性面肌麻痹、失语、失用或失认、癫痫大发作或尿失禁等。不同部位的脑出血或梗塞所出现的局限性症状是不同的。 3.痴呆症状 在早期,痴呆症状与老年性痴呆有很大差异,其特征是,虽然出现记忆障碍,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自知力存在,日常生活及人格状态保持良好。在痴呆进行中,部分病人出现感知觉障碍及思维障碍,包括各种妄想;情感脆弱发展为情感迟钝或感情失控等。随着病情发展,严重的躯体并发症,强烈的精神创伤,环境的变化,尤其是发生急性脑血管病变的情况下,痴呆症状便呈阶梯式加重。晚期则为全面性痴呆,与老年性痴呆难以鉴别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CCMD一3描述如下: (1)符合器质性精神障碍的诊断标准;认知缺陷分布不均,如记忆受损,而判断理解等只受轻微损害,自知力保持较好;人格相对完整;至少有下列1项局灶性脑损害的证据:脑猝中史,单侧肢体痉挛性瘫痪、病理征阳性、假性眼球麻痹等;病史、检查或辅助检查有脑血管病的证据;尸检或大脑神经病理检查有助于确诊。 (2)日常生活和社会功能明显受损。 (3)精神障碍的发生、发展及病程与脑血管疾病相关。 (4)需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痴呆。 颅脑损伤所致的精神障碍 颅脑损伤所致精神障碍是指颅脑遭受直接或间接外力造成脑组织损伤所致的精神障碍。颅脑损伤分为开放性和闭合性两大类,据统计,严重颅脑外伤的死亡率接近50%。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脑外伤的原因很多,据国外的一项调查,44%由车祸所致,其次分别为跌伤、袭击和蓄意自伤。外伤造成的脑损伤包括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前者包括脑震荡和脑挫裂伤。后者包括脑水肿和颅内血肿。 第十二章 器质性精神障碍 概观: 器质性精神障碍在临床精神科又称“器质性精神病”,它是由各种脑部疾病、躯体疾病和中毒直接损害中枢神经系统所引起的精神障碍的总称。包括脑部的原发性疾病如脑瘤、脑外伤、脑退行性病变引起的精神障碍;非脑部疾病引起的脑功能障碍而出现的精神障碍;癫痫等均归为器质性精神病之列。 本章将重点讨论常见的脑器质性精神障碍,虽然所致原因不同,但大多数病人具有共同的临床特征,如急慢性脑综合征、局灶性脑损害症状、幻觉妄想综合征、情感障碍、神经症样的表现、行为障碍、睡眠障碍等。这些症状或综合征可在同一疾病的不同病程中出现,也可在疾病的某一病程同时出现。由于在治疗和处理原则上有所不同,所以了解和掌握其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十分必要。 基本特征分两类: 其一是这类障碍固有的和最主要的特征,包括认知功能障碍,如记忆、智能障碍;或感觉中枢障碍,如意识障碍、注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