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六章知觉》ppt课件.ppt

发布:2018-06-18约1.81万字共14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四章 知 觉 第一节 知觉概述 一、知觉的含义 (一)什么是知觉 感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各种属性、各个部分及其相互关系的整体反映。 与感觉相比,知觉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是多种感觉协同活动的结果。 发根据不同标准可以将知觉进行分类。根据知觉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分析器的不同,知觉可以分为视知觉、听知觉、触知觉、嗅知觉、味知觉等。 (二)知觉的特点 知觉不同于感觉、记忆、思维等心理过程,表现出自己的特点。 1.知觉是人在实践活动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2.知觉的形成离不开过去知识经验的参与。  3.语言在知觉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4.知觉受到诸多心理特点的影响和制约。 (三)知觉与感觉的关系  知觉以感觉信息为基础,但又不同于感觉,两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1.感觉和知觉的相同点  感觉和知觉的相同点主要表现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两者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主观反映; (2)两者都是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反映; (3)两者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人脑的活动。 2.感觉和知觉的区别 感觉和知觉的相异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感觉和知觉反映的内容不同; (2)感觉和知觉产生的性质不同; (3)感觉和知觉的生理机制不同。 3.感觉和知觉之间的联系 感觉是知觉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知觉的前提和基础。知觉则是感觉的深入和发展。 感觉和知觉是人认识客观事物的初级阶段,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基础。 二、知觉中的组织过程 (一)感觉信息被组织成有意义的知觉 1.图形与背景 图形与背景又称为形基(fihure-groud),即“形”为图形,“基”为背景。图形在视野中具有明显标志的部分,剩下的部分即背景。两者在知觉的性质上是不同的,图形轮廓较分明,容易定位,组织完整;背景一般不够确定,缺乏完整的结构。 图形与背景的组织是最简单的知觉组织形式,它把作用于感官的一系列感觉信息组织成从背景中凸显出来的物体或图形。图形有时被称为知觉形象或知觉对象。从这个意义上说,知觉过程就是从背景中分离出知觉对象的过程。 人在知觉范围内对图形与背景的辨识反映了知觉的选择特性。从背景中选择图形的特征有: (1)图形有形状,背景相对而言则没有形状。 (2)背景似乎是在在图形的背景的背后连续伸展,没有分界的轮廓线。 (3)图形具有某些物体的特征,背景看似无形的东西。 (4)图形凸显在前面,背景似乎衬托在后面。 (5)图形往往具有一定的意义,容易被记住。 2.封闭与主观轮廓 由于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各种属性是作为整体作用于人的,因此,客观事物作为一个复合刺激,其各个部分或各种属性分别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时,它们之间形成了某种固定联系,并在人脑中保存下来。 在知觉过程中,这种通过主观上的补充、简约、替代、改组等活动,把不完整图形知觉为完整图形的知觉组织过程称为封闭性知觉。 (二)知觉的组织原则 个体因主观经验的影响使客观刺激情境带有强烈的组织倾向。 1.接近或相邻原则  人倾向于在视野中,把在时间或空间上相邻或接近的刺激物更易知觉为整体,这是由于在知觉过程中,当刺激物之间的辨别性特征不明显时,人经常会借助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主动寻找刺激物之间的关系,进而获得合乎逻辑或有意义的知识经验。 2.相似性原则  人倾向于把在大小、形状、颜色、亮度和形式等物理属性相同或相似的刺激物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  这种按照刺激物相似特性进行组织的知觉倾向,符合知觉组织的相似性原则。 3.连续性原则 知觉的续性原则是指个体倾向于把具有彼此连续或运动方向相同的刺激物,或即使其间并无连续关系的刺激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 4.闭合原则 人具有将图形刺激中的特征聚合成形,即使其间有断缺之处,也倾向于形成一个连续的完整形状。 在实际图形中它们根本不存在,因为没有线条或轮廓将它们闭合成图形,其实是观察者在心理上将这些线条或轮廓闭合起来,产生了主观轮廓,形成了完整图形的知觉经验,体现了知觉组织的闭合原则。 5.同域原则 人倾向于将处于同一地带或同一区域的刺激物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形状,这种知觉组织原则称为知觉的同域原则。 第二节 知觉的基本特性  一、知觉理解性 (一)什么是知觉理解性 知觉理解性是指在知觉过程中,个体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对客观事物进行解释,并用语词加以概括标志以赋予其意义的组织加工过程。 同一个知觉对象,具有不同知识经验背景的人对它的组织加工是不同的,由此形成的知觉经验也会存在差异。 心理学家黎柏(Leeper, 1935)以如下图所示的A、B、C三张图片为材料,研究个体先前的知觉经验对后续知觉理解的影响。A图为一位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