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生活中的比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docx
1生活中的比(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师:
单位: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源于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100页至第102页,主题为“生活中的比”。具体内容包括:
1.理解比的概念:比较两数相除所得的商,叫做比。
2.掌握比的读写:比的读法与分数的读法相似,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
3.学会比的化简: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4.应用比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培养学生运用比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在学习过程中,鼓励学生与同伴合作探讨,分享学习心得,提高沟通与表达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主要包括:
1.逻辑推理:使学生能够通过比的概念,理解并运用逻辑推理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数据分析: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信息,运用比的概念进行数据分析的能力。
3.数学建模:引导学生运用比的概念,建立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4.数学沟通: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提高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进行沟通的能力。
三、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的相关知识:学生在之前的数学学习过程中,已经掌握了分数、除法等基础知识,对比较两数大小的方法有一定的了解。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六年级的学生对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感兴趣,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在学习风格上,部分学生喜欢独立思考,而部分学生则更愿意与同伴合作交流。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在理解比的概念时,学生可能对比的读写、化简等方面产生困惑。同时,运用比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时,部分学生可能难以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此外,学生在小组合作交流过程中,可能存在沟通不畅、表达不清晰等问题。
四、教学方法与策略
1.采用讲授法、案例研究和小组合作交流等教学方法。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在案例中感受比的概念,并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提高学生运用比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
(1)创设生活中的比情境,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
(2)分组讨论,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比的概念和应用;
(3)组织学生进行比的应用实践,如制作比的应用小游戏等。
3.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PPT、教学视频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比的概念,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环节(5分钟)
教师通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需要比较两个数大小的情况?比如,比较两件商品的价格哪个更合适?”让学生思考并分享自己的经历,激发学生对比的概念的学习兴趣。
2.讲授新课(15分钟)
教师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讲解比的概念、比的读写、比的化简等知识。在讲解过程中,教师结合具体例子,让学生直观地理解比的概念,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共同探讨比的读写和化简方法。
3.巩固练习(5分钟)
教师设计一些练习题,如:填空题、选择题等,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同时,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互相解答疑问,共同提高。
4.课堂提问(5分钟)
教师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提问学生:“你们能用今天学到的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吗?”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
5.总结与拓展(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总结,强调比的概念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同时,教师提出一些拓展问题,如:“你们还能想到比在生活中的其他应用吗?”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兴趣。
6.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
教师布置一些课后作业,如:制作一个关于比的应用小游戏,与家人或朋友分享并一起玩,巩固所学知识。
整个教学过程共计45分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师生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紧扣实际学情,凸显重难点,解决问题,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力。同时,教师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讨论、练习等,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提高课堂效果。
六、拓展与延伸
1.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
《数学故事会》:比的故事,让学生通过故事的形式了解比的历史和发展,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比的应用案例》:收集一些生活中的比的应用案例,如比价购物、比速度等,让学生阅读并思考如何运用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1)学生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如数学学习网站、教育平台等,查找更多关于比的知识,如比的性质、比在几何中的应用等。
(2)学生可以尝试自己编写一个关于比的应用小故事,并分享给家人或朋友,让大家一起思考和解决问题。
(3)学生可以进行小组合作,共同设计一个比的应用游戏,如比大小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