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干点家务活 说课稿-2023-2024学年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统编版).docx
12干点家务活说课稿-2023-2024学年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统编版)
一、教学内容分析
1.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12干点家务活,包括了解家务活的意义,掌握做家务的方法,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
2.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与教材“劳动最光荣”章节相关,联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到的家务活,如扫地、洗碗等,帮助学生认识到家务活的重要性,培养劳动意识。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认识到家务劳动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学会分担家庭责任。
3.增强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提升自我管理意识。
4.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学会与他人共同完成家务。
三、学情分析
一年级下册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初期阶段,他们的认知能力和行为习惯正在形成中。在这个年龄阶段,学生对家务劳动的认知相对有限,但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乐于尝试。以下是针对本节课的具体学情分析:
1.学生层次:一年级学生总体上学习积极性较高,但个体差异较大。部分学生可能在家中有一定的家务劳动经验,而另一部分学生可能几乎没有参与过家务劳动。
2.知识方面:学生对家务劳动的基本概念和意义了解有限,需要教师引导他们认识到家务劳动的重要性。
3.能力方面: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合作能力有待提高。本节课将通过实际操作和小组合作,帮助学生锻炼这些能力。
4.素质方面:学生的责任感、自理能力和合作精神需要培养。通过参与家务劳动,学生可以学会独立思考、承担责任和与他人协作。
5.行为习惯:部分学生可能存在依赖性强、不愿参与家务劳动的情况。本节课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6.对课程学习的影响:本节课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责任感,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积极影响。
四、教学资源
-软硬件资源:实物教具(如扫把、拖把、洗碗布等),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
-课程平台:班级微信群、学校网络平台
-信息化资源:家务劳动视频、劳动歌曲音频、劳动图片集
-教学手段:互动问答、小组合作、角色扮演、实践操作
五、教学过程
1.导入(约5分钟)
-激发兴趣:通过展示家庭生活中的照片或视频,提问学生“你们在家庭中做过哪些家务活?”引发学生思考,激发他们对家务劳动的兴趣。
-回顾旧知:简要回顾上节课学到的关于劳动的知识,如“劳动的意义”、“劳动的光荣”,为今天的学习做好铺垫。
2.新课呈现(约20分钟)
-讲解新知:讲解家务活的意义,包括锻炼身体、培养责任感、增进家庭关系等。
-举例说明:通过实际的家务活例子,如扫地、洗碗、整理房间等,展示家务活的具体内容和操作方法。
-互动探究: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在家里做家务的经验,以及做家务时的感受和收获。
3.巩固练习(约30分钟)
-学生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配不同的家务活任务,如扫地、洗碗、整理书桌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教师指导:巡回指导,观察学生操作,对操作不规范的学生进行纠正,确保学生安全。
-交流分享:各小组汇报完成家务活的过程和感受,分享在实践中的收获。
4.课堂总结(约10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家务劳动的重要性。
-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参与家务劳动,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
5.作业布置(约5分钟)
-布置课后实践作业,要求学生在家完成一项家务活,并记录自己的感受和收获。
-鼓励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尝试一些新的家务活,拓展自己的劳动技能。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以下几点:
-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习。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团队协作能力。
-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予不同的指导。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
教学反思: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效果。
-注重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让他们认识到家务劳动的重要性。
-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让他们在劳动中感受到快乐和成就感。
六、知识点梳理
1.家务劳动的意义
-锻炼身体:家务劳动是一种身体活动,能够帮助孩子们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培养责任感:通过参与家务,孩子们学会承担责任,培养独立生活的能力。
-增进家庭关系:共同参与家务劳动可以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家务劳动有助于培养孩子们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整洁、有序等。
2.家务劳动的分类
-基础家务:如扫地、拖地、洗碗、整理床铺等。
-洗涤类家务:如洗衣、洗碗、清洗餐具等。
-烹饪类家务:如做饭、准备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