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pdf

发布:2025-01-01约5.7千字共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管子》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

语音教学的方法:1.教具演示。如运用发音部位图。2.夸张发音。

3.手势模拟4.对比听辨5.以旧带新6.声调组合

语音教学原则:1.短期集中教学与长期严格要求相结合2.音素教

学与语流教学相结合3.通过语音对比突出重点和难点4.声韵调结合教

学,循序渐进5.听说结合,先听后说。6.以模仿和练习为主、语音知

识讲解为辅7.机械性练习与有意义练习相结合

对外汉语教学的目的:1.掌握汉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基本技能,

培养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2.增强学习汉语的兴趣和动力,发展智

力,培养汉语的自学能力3掌握汉语的文化因素,熟悉基本的中国国

情和文化背景知识,提高文化素养

分析的意义与局限:1.分析是对比分析的继承和发展2.

分析改变了人们对语言学习过程中所出现的偏误本质的认识3.偏

误分析对习得过程和习得规律的研究丰富了第二语言教学理论,促进

了第二语言教学的发展;分析的具体研究成果对整个教学活动包

括总体设计、课堂教学、教材编写和测试提供了积极地反馈和依据,

有利于教学实践的改进与提高。1.正确与错误的区分标准很难确定2.

从目前对各种偏误的研究情况来看,还很不平衡。

3.对偏误来源地分析本是分析的一大特点,但这方面的研究

并未深入下去,对指导教学与学习实践意义不大

4.分析的最大弱点在于只研究中介语的偏误部分,而且是横

切面式的静态分析,并未研究中介语的正确部分。

语言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1.语言能力是指人们所具有的语言知

识,是一种内化了的包括语音、词汇、语法等的语言规则体系2.语言

交际能力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语言进行社会交往的能力,包括传递信息、

交流思想和表达感情。①语法(言学)能力。包括语音、拼写、词的

组成、词汇、句子结构等规则、能辨别并造出合乎语法的句子和听说

读写的技巧。语法性--语法上是否正确。可接受性—在交际中能否被

人接受。得体性--在具体的情境中是否得体现实性--是否是现实中常用

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管子》

的。②社会语言学能力。掌握语用规则,在真实的社会环境中得体地

运用语言的能力(包括功能、场合等)③话语能力—运用话语进行连

贯表达的能④交际策略能力—交际中根据发生的情况,策略地处理语

言的能力。(包括解释、迂回、改正、请求证实、重复、犹豫、回避、

猜测、语体转换、语码转换)

儿童第一语言学习的主要理论:1.刺激—反应论。代表人物:美

国心理学家斯。2.先天论—对刺激反应论的批判代表人物:美国语言

学家乔姆斯基3认知论。代表人物:瑞士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

4.语言功能论。代表人物:英国语言学家韩礼德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和

假说:一、对比分析假说二、中介语假说三、内在大纲和习得顺序假

说四、输入假说五、普遍语法假说六、文化适应假说

第一语言习得和第二语言学习的对比:一、共同点:①都是主观条

件和客观条件相结合的结果。②都是为了获得语言能力和语言交际能

力。③都必须掌握语音、词汇、语法等要素和受文化制约的语用规则,

都必须形成一定的听说读写的技能。④习得一种言语现象都需要经过

感知、理解、模仿、记忆、巩固和应用这样几个阶段。不同点;①习得

的动力不同。②习得的环境和方式不同。③习得的过程不同。④文化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