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地理学科-B6技术支持的展示交流(信息技术2.0微能力认证优秀作业).doc

发布:2021-09-19约3.15千字共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B6技术支持的展示交流 题目 地形图的判读 学科 地理 年级 七 授课教师 工作单位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掌握海拔和相对高度的计算方法。(2)理解等高线的概念,等高线形态与地势高低、坡度陡缓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学会在地图上判断地势的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的关系, 在等高线图上识别山地不同部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对地图产生亲切感,从而在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中主动地使用地图。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学会在等高线图上识别各种地形。 2、了解等高线概念,明确等高线形态与地势高低、坡度陡缓的关系。 教学难点:1、在等高线图上识别主要地形类型。 2、学会在等高线图上识别各部位等高线的分布状态。 教学方法 对比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运用的 信息技术工具 图片 教学设计思路 通过幻灯片展示让学生直观认识等高线的地形特征,并通过小组活动讨论根据等高线特征判读地形特点,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地图的能力。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时间安排 一、导入新课 一位藏族老人对孙子说“珠穆朗玛峰是我见过的最高的山峰,海拔4000多米”,孙子听后说“爷爷您错了,我学过,书上明明说是8000多米,怎么说是4000多米呢?” 地球表面有陆地,有海洋,有高山,有深谷,高低起伏差别很大,那么,这些高低起伏的地表特征,怎么样比较准确、形象地在平面的地图上反映出来呢? (地形图) 二、新课讲授 1.海拔和相对高度 (1).地面高度的确定 [教师讲述]在了解海拔和相对高度之前,我们要了解一个概念,叫海平面,海平面就是指海的水面,世界上是不是到处的海的水面高度都是一样的呢?当然不是。我国的标准海平面0米是以青岛附近的黄海海平面为起算点的。 (2).海拔和相对高度 那么什么叫海拔和相对高度呢? [教师讲述]请看大屏幕(对海平面、海拔(绝对高度)、相对高度进一步解释)从上面的图我们可以看出,海拔都是以米做单位的,不能用其他单位。 海拔:某个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绝对高度,即海拔。 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叫相对高度。 2. 等高线和等高距 等高线:地图上海拔高度相同的点连接成的线。 等高距:相邻两条等高线的差值。 [教师讲述]请同学回答等高线与等高线地形图概念。大家看大屏幕这个图,上面的线全部都是将相同高度的各个点连接起来的等高线,注意,是相同高度的点。这些不同高度的等高线,我们从上面看下去就是一圈套一圈的,再把这些等高线投影到平面上,就成了等高线地形图。 等高线上都标有高度,如100米,200米,300米。两条等高线之间叫等高距(等高距是垂直距离)。 3. 等高线的绘法 多条等高线组成等高线地形图。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的形状各式各样,它反映不同的地形部位。 4. 等高线判读: 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 5.小结:等高线特征 1.等高线是闭合的曲线。 2.同一等高线上各点海拔 高度相同。 3.数值大——海拔高;数值小——海拔低。 4.分布密集——坡度陡;分布稀疏——坡度缓 6.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体部位 试一试 在图中找出山顶、山脊、山谷及陡崖。 山峰:等高线闭合,地势中间高四周低,用“”表示。 山脊:等高线向低处凸出,地势中间高,两侧低。 山谷:等高线最弯处向高处凸出,地势中间低,两侧高。 陡崖:多条等高线重合的地方,并呈锯齿状。 鞍部:两个相邻山顶的中间部分 小结:山地不同部位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5种主要部位) 7、知识拓展:等深线 在地图上,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点连接成的线。 8、课堂总结 基本概念 地形部位 9、练习提高(小试牛刀) 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面的学习做准备 通过幻灯片来展现海拔和相对高度,让学生回答海拔和相对高度的含义,学生自己能会算海拔和相对高度,幻灯片来展现,并进一步对情景当中的问题做出回答,加深对海拔和相对高度的理解。 学生直观了解 教师讲授 小组讨论 学生总结 分组讨论 学生总结 拓展训练 3-5分钟 5分钟 5分钟 5分钟 5分钟 5分钟 10分钟 5分钟 板书设计 第四节 地形图的判读 一、几个基本的概念 海拔 相对高度 等高线 等高线地形图 等深线 二、等高线地形图上,判断常见的地形部位 山峰 山脊 山谷 陡崖 鞍部 一师一课例模板: B6技术支持的展示交流 神经系统的组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描述神经系统和神经元的组成和功能;说明人体各部分的协调动作主要靠神经系统的调节来实现。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总结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表达和自主、合作等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关注生命可贵,珍爱生命的情感。 重点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