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恶性肿瘤不可怕.ppt

发布:2024-04-23约7.95千字共4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三)致癌作用接受抗癌药治疗后,能引起第二种癌症发生。在治疗4年后,与正常人相比,发生第二个癌症的可能性增加20~30倍。长期使用环磷酰胺(CTX):易患膀胱癌;雄激素:肝癌;胎儿期母亲使用合成的女性激素,女婴出生后至青年期:阴道癌。其它药物:氯霉素、保泰松:抑制骨髓(再障,白血病)非那西丁:肾盂的过渡细胞癌四、抗肿瘤药物的不良反应第31页,共4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四)呕吐常可致严重呕吐,如氮芥、顺铂、阿霉素、甲氮咪唑等。治疗:氯丙嗪、灭吐灵、奥旦司琼、阿扎司琼等。(五)其它副作用1.肠粘膜、口腔粘膜:腹泻、口腔溃疡;2.毛囊:脱发;3.伤口愈合迟缓:抑制蛋白质等的合成;4.尿酸盐性肾病:多见于急淋、淋巴瘤等,二者对化疗敏感,癌细胞迅速死亡释放出大量嘌呤及嘧啶等所致。四、抗肿瘤药物的不良反应第32页,共4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抗肿瘤药物具有的一些特殊不良反应博来霉素:肺纤维化;顺铂:肾毒性、耳毒性、外周神经病变;环磷酰胺:出血性膀胱炎;阿霉素:心律失常、心肌病;氟尿嘧啶:皮肤着色;氨甲喋呤:肝损害;长春新碱:外周神经病变、自主神经病变。四、抗肿瘤药物的不良反应第33页,共4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抗肿瘤药物的应用原则在决定恶性肿瘤化学治疗方案的一般方法中有3个原则:联合用药可以提高疗效,延缓耐药性的产生,而且毒性增加不多。联合用药有先后使用的序贯疗法,也有同时应用的联合疗法。大剂量更有效,要求采用最大耐受剂量、最小时间间隔给药。药物和局部治疗联合应用,如手术和放疗。第34页,共4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根据抗肿瘤药物的作用机制和细胞增殖动力学,抗恶性肿瘤药物应用的一般原则如下:增长缓慢的实体瘤,其G0期细胞较多,一般先用周期非特异性药物,杀灭增殖期及部分G0期细胞,使瘤体缩小而驱动G0期细胞进入增殖周期。继而用周期特异性药物杀死之。对生长比率高的肿瘤如急性白血病,则先用杀灭S期或M期的周期特异性药物,以后再用周期非特异性药物杀灭其他各期细胞。待G0期细胞进入增殖周期时,可重复上述疗程。肿瘤细胞群中的细胞往往处于不同时期,若将作用于不同时期的药物联合应用,还可收到各药分别打击各期细胞的效果。第35页,共4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从抗肿瘤药物的作用机制考虑,不同作用机制的抗肿瘤药物合用可能增加疗效,如甲氨蝶呤和巯嘌呤的合用。从药物的毒性考虑,多数抗肿瘤药均可抑制骨髓,而泼尼松、长春新碱、博来霉素的骨髓抑制作用较少,可合用以降低毒性并提高疗效。从抗肿瘤谱考虑,胃肠道腺癌宜用氟尿嘧啶、塞替派、环磷酰胺、丝裂霉素等。鳞癌可用博来霉素、甲氨蝶呤等。肉瘤可用环磷酰胺、顺铂、多柔比星等。第36页,共4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WHO对实体瘤的近期疗效评价完全缓解(completeremission,CR):可见的肿瘤病变完全消失,维持4周以上。部分缓解(partialremission,PR):肿瘤病灶的最大直径及其最大垂直横经的乘积缩小50%以上,其他病灶无增大,无新病灶出现,维持4周以上。稳定(stabledisease,SD)或无变化(Nochange,NC):肿瘤病灶的最大直径及其最大垂直横经的乘积缩小不足50%,或增大不超过25%,无新病灶出现,维持4周以上。进展(progressiondisease,PD):肿瘤病灶的最大直径及其最大垂直横经的乘积增大25%以上或新病灶出现。第37页,共4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正常,无症状及体征100能进行正常活动,有轻微症状及体征90勉强可进行正常活动,有一些症状及体征80生活可自理,但不能维持进行正常生活或活动70有时需人扶助,但大多数时间可自理60常需人照料50生活不能自理,需特别照顾40生活严重不能自理30病重,需住院积极支持治疗20病危,临近死亡10死亡0Karnofskyperformancescore(KPS)第38页,共4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癌性疼痛控制与治疗第39页,共4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癌性疼痛控制与治疗第40页,共4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全球中国每年新发癌症人数1000万+180万+每年死于癌症人数600万+140万+遭受癌痛折磨人数500万+100万+癌症及癌痛流行病学第41页,共4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癌症疼痛可以从生理、心理、社会和精神等多方面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疼痛得不到有效治疗,被认为是个非常严重并被忽视的全球性公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