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课件3.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2) 2、变化规律(季节) 3、另一种规律概括: (1)昼夜长短状况与太阳直射点位置的关系: * * ——昼夜长短的变化 1、知道昼弧、夜弧的概念,并学会判断昼长、夜长。 2、结合各种日照图(侧视、俯视),说明昼夜长短的大小随纬度和随季节的变化规律。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自主学习1:从概念角度出发,了解昼长、夜长。 1、昼弧、夜弧的概念 将纬线圈(24小时)分为昼弧和夜弧。 位于昼半球的部分叫 ,位于夜半球的部分叫 。 晨昏线 昼弧 夜弧 昼弧与夜弧的长度,反映了该纬度地区昼和夜的长度(昼长、夜长)。 比较图中不同纬度昼夜弧的长短 昼长夜短 极昼 昼夜平分 昼短夜长 极夜 ● 夜弧 昼弧 昼夜平分 昼短夜长 极夜 昼长夜短 极昼 ● 昼弧 夜弧 昼夜平分 昼长夜短 昼长夜短 极昼 ● 夜弧 昼弧 昼夜平分 昼长夜短 极昼 昼夜长短与纬度有关,与经度无关。 同一纬度,昼夜长短相等 强调: 思考:二分日全球的昼夜状况是怎样的? 66°34′N 23°26′N 23°26′S 66°34′S 太 阳 光 全球昼夜等长 春分 日 春分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等长,均为12小时。 66°34′N 23°26′N 23°26′S 66°34′S 太阳光 南半球:昼 夜 ,昼 ,夜 ; 纬度越高,昼 ,夜 ; 极圈以内出现 现象。 北半球:昼长夜短,昼最长,夜最短; 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 极圈以内出现极昼现象。 夏至日 短 长 最短 最长 越短 越长 极夜 思考:二分日全球的昼夜状况是怎样的? 66°34′N 23°26′N 23°26′S 66°34′S 太 阳 光 全球昼夜等长 秋分 日 春分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等长,均为12小时。 66°34′N 23°26′N 23°26′S 66°34′S 太 阳 光 冬至日 北半球:昼短夜长,昼最短,夜最长; 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 北极圈及其内出现极夜现象。 南半球:昼长夜短,昼最长,夜最短; 纬度越高,昼越长,夜最短, 极圈以内出现极昼现象。 说一说:夏季、冬季本地昼夜长短比较?是否变化?如何变化?为什么? 夏季 昼长 夜短 冬季 昼短 夜长 进入夏季 昼变长 夜变短 进入冬季 昼变短 夜变长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①夏半年( 至 ),太阳直射于 和 之间,各地昼 夜 ,且纬度越高,昼越 ,北极附近出现 现象;夏至日,各地昼长达一年中的最 值,北极圈及其以内全部出现 现象。 北 半 球 春分3.21 秋分9.23 赤道 北回归线 长 短 长 极昼 大 极昼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③二分日,全球昼夜 。 ②冬半年( 至 ),太阳直射于 和 之间,各地昼 夜 ,且纬度越高,昼越 ,北极附近出现 现象;冬至日,各地夜长达一年中的最 值,北极圈及其以内全部出现 现象。 北 半 球 秋分9.23 次年春分3.21 赤道 南回归线 短 长 短 极夜 大 极夜 平分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赤道 终年昼夜 。 南半球 南半球与北半球相反。 平分 极圈中 的现象 判断图示 日期(节气) 春分或者秋分 夏至 冬至 冬至 问题1: 赤道地区的昼夜长短一年之中如何变化? 昼夜平分 问题2: 北极点的极昼极夜范围是如何变化的? 夏至~秋分:最大~最小 春分~夏至:最小~最大 问题3: 各纬度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有何差异? 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 春分日 夏至日 秋分日 冬至日 春分日 北半球 南半球 昼 夜 昼 夜 平分 最大 平分 最小 平分 变大 变小 变小 变大 平分 最大 平分 最小 平分 变大 变小 变小 变大 平分 最大 平分 最小 平分 变大 变小 变小 变大 平分 最大 平分 最小 平分 变大 变小 变小 变大 直射点所在的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 (2)昼夜长短的变化与太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