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课题申报:以思辨能力为导向的民办院校高级英语课程有效教学模式探究.pdf
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中庸》
以思辨能力为导向的民办院校高级英语
课程有效教学模式探究
学科分类:高等教育
课题类别:一般课题
关键词:思辨能力;高级英语;有效教学模式
预期研究成果:研究报告
课题设计论证
1、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问
题的提出《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中明确提出在英语专业人才培养
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语言综合应用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
能力。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着重强调高等教育要不断培养
学生的创新能力,注重学思结合,推广讨论、参与相结合的教学方式。目
前,我们民办院校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过程中比较注重学生的语言交际、
语篇理解、词汇以及句型的训练,但是从学生的实习工作以及毕业论文撰
写情况中不难发现学生在对某个主题进行分析讨论,从而发表自己个人看
法的能力相对偏弱,竞争力相对较差。高级英语课程作为英语专业的主干
课程,对于学生的语言基础、思维方式以及学习方式的形成都有着至关重
要的影响,因此在我们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有必要关注学生思辨能
力的发展。课题的界定思辨能力:根据特尔斐项目组多发布的《特尔斐报
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中庸》
告》,思辨能力指的是有目的的,自我调节的判断,它导致对证据类、概念
类、方法类、标准类考虑因素的阐释、分析、评价、推理与解释,而上述
判断都是建立在此基础之上的。具体的说,思辨能力是以自我思考为基础
的对事物进行阐述、分析、评价、推理与解释的思维能力。有效教学:教
师要遵循教学规律和原则,指导学生进行独立自主的探索性的学习,产生
良好的学习效果并获得一定的学习效益。有效教学关注的是学生的进步,
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西方学者对于思辨能力研究主
要集中在思辨能力的内涵、测量工具以及能力的培养模式三个方面。学者
们认为大学教育要从思辨能力的培养开始,注重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
提出新观点的能力(Kasperetal.,2000;Cummins,2008,)。学者们进
行思辨能力测量的工具主要有剑桥思辨能力测评(CTSA),加利福尼亚思辨
技能测量量表(CCTST),以及国际思辨短文测试(ICAT-CTET)等(邹绍艳,
2015)。同时学者们构建了思辨能力培养模式,著名的有6级认知模型
(Anderson,1990),三元结构思辨能力模型(RichardPaulLindaElder,
2007)。国内学者黄源深(1998)最早指出我国英语专业教育“思辨缺席”
的现象。之后思辨能力培养日益引起我国外语学界学者的关注。我国学者
对思辨能力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从理论研究方面探讨思辨能力的理论框架、
教学策略、培养路径等。如孙有中(2011,2015)提出思辨是创新能力培
养的基础,具有可迁移性。阮全友(2012)提出了基于“四层学习身份模
型”和混合学习理论的思辨能力培养的理论框架。杨德祥(2011),任文
(2013),杨莉芳(2015),范熊维(2017)把思辨能力的培养与具体的英
语专业课程如演讲、写作、阅读等结合起来,探讨了课程模块的设计、教
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中庸》
学策略的实施。刘俊娜(2012),胡雅莉(2013),陈建平(2016),刘素芳
(2017)等探讨了在高级英语课程教学中融入思辨能力培养的培养途径。
此外,文秋芳(2009,2010)对我国文科专业思辨能力进行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