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体育下册 投掷:持轻物掷远说课稿[001].docx
一年级体育下册投掷:持轻物掷远说课稿
一、教学内容
一年级体育下册投掷:持轻物掷远
本节课主要围绕教材《体育与健康》一年级下册中的投掷技能进行教学,具体内容包括持轻物掷远的技巧和训练方法。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持轻物掷远的正确姿势和动作要领,提高投掷的准确性和远度。
二、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体育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运动技能发展——掌握持轻物掷远的技巧,提升投掷能力;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通过体育活动增强体质,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体育品德——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公平竞争的意识。通过投掷练习,学生能够体验运动乐趣,树立健康观念,形成良好的运动习惯。
三、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
一年级学生可能已经接触过简单的抛掷动作,如抛球、扔沙包等,但对于持轻物掷远的技巧和动作要领还缺乏系统性的学习。他们可能对基本的投掷姿势和用力方法有一定的了解,但需要进一步学习和实践以提高技能。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
一年级学生对体育活动普遍保持较高的兴趣,喜欢参与游戏和竞赛。他们的学习能力强,能够快速模仿动作,但注意力集中时间有限,需要教师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游戏化设计来维持他们的兴趣。学习风格上,他们可能更倾向于通过直观演示和身体实践来学习,因此教师的示范和互动教学尤为重要。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学生在学习持轻物掷远时可能遇到的困难包括:动作协调性不足、用力不均匀导致投掷不准、注意力分散等。此外,一年级学生可能缺乏对距离和方向感的准确把握,这会影响他们的投掷效果。教师需要通过耐心指导、分解动作、增加练习次数等方式帮助学生克服这些困难。
四、教学方法与策略
1.选择适合教学目标和学习者特点的教学方法,如讲授、讨论、案例研究、项目导向学习等。
本节课将采用示范法、游戏法和练习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教师的示范讲解,让学生直观学习正确的投掷姿势和动作要领。
2.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如角色扮演、实验、游戏等,以促进学生参与和互动。
教学活动包括“投掷接力赛”、“抛接游戏”等,通过游戏化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
3.确定教学媒体使用。
教学过程中将使用标志物和轻物(如沙包、软球等)作为教学辅助工具,帮助学生理解和练习投掷技巧。同时,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示范视频,提供直观的投掷动作参考。
五、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1)热身活动:教师带领学生进行简单的热身运动,如慢跑、关节活动等,让学生身体充分活动开,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准备。
(2)情境导入:教师通过故事或游戏的形式,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持轻物掷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授新知(20分钟)
(1)动作示范:教师进行持轻物掷远的动作示范,强调正确的姿势和用力方法。
(2)分解教学:将持轻物掷远的动作分解为几个步骤,逐一讲解和示范,如预备姿势、用力姿势、投掷动作等。
(3)学生模仿:学生跟随教师的示范,进行动作模仿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动作错误。
(4)动作要点讲解:讲解投掷时需要注意的要点,如身体平衡、用力顺序、投掷方向等。
3.巩固练习(10分钟)
(1)分组练习: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持轻物掷远的分组练习,每组选出一名组长负责组织练习。
(2)游戏活动:开展“投掷接力赛”等游戏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所学技能,提高投掷水平。
(3)个别辅导:教师针对学生在练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个别辅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掌握正确的投掷技巧。
4.课堂小结(5分钟)
(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持轻物掷远的动作要领。
(2)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练习中的表现,总结经验教训。
(3)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练习,提高投掷技能。
5.作业布置(5分钟)
(1)布置课后练习任务:让学生在课后进行持轻物掷远的练习,并记录自己的投掷成绩。
(2)提醒学生注意安全,避免在练习过程中受伤。
(3)预告下一节课的内容,让学生提前预习。
六、知识点梳理
1.投掷的基本概念
-投掷是一种基本的体育技能,它要求运动员将轻物以一定的力量和方向投掷出去。
-投掷的目的是提高物体的远度和准确性,同时锻炼身体协调性和力量。
2.持轻物掷远的动作要领
-预备姿势:两脚自然开立,与肩同宽,身体略前倾,双手持轻物于体前。
-引手动作:将轻物从体前引至身体一侧,同时身体重心随之移动。
-用力姿势:投掷时,身体迅速转向投掷方向,同时用力挥臂,将轻物投出。
-投掷后的姿势:投掷后,身体迅速制动,保持平衡,避免摔倒。
3.投掷技巧与训练方法
-技巧:正确的投掷技巧包括身体协调、用力顺序、投掷方向的控制等。
-训练方法:通过分解动作练习、模拟比赛练习、投掷距离记录等方法提高投掷技能。
4.安全注意事项
-在进行投掷练习时,确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