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09年版).ppt

发布:2017-09-26约字共4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溶栓治疗 中国专家共识(2009年版) 主要内容 相关背景 溶栓药物及分类 溶栓治疗 疗效评估 溶栓的辅助治疗 出血并发症及其处理 溶栓治疗后的PCI 再次溶栓治疗 主要内容 相关背景 溶栓药物及分类 溶栓治疗 疗效评估 溶栓的辅助治疗 出血并发症及其处理 溶栓治疗后的PCI 再次溶栓治疗 STEMI 治疗目标 如何实现治疗目标 STEMI 患者治疗现状 再灌注治疗的变化趋势 CREATE 中国研究 2001年7月-2004年7月,症状12小时内STEMI 溶栓是否已经过时? 我国经济和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溶栓治疗具有重要地位,尤其是经济不发达地区。 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时间延迟大大降低了直接PCI的获益。对于不能通过直接PCI达到理想再灌注治疗的患者,溶栓治疗仍然是较好的选择! 新型溶栓药物的研发大大提高了溶栓的开通率和安全性。 应该积极推进规范的溶栓治疗,以提高我国急性STEMI的再灌注治疗的比例和成功率。 主要内容 相关背景 溶栓药物及分类 溶栓治疗 疗效评估 溶栓的辅助治疗 出血并发症及其处理 溶栓治疗后的PCI 再次溶栓治疗 溶栓药物的分类 非特异性纤溶酶原激活剂: ——链激酶(SK) 和尿激酶(UK) 特异性纤溶酶原激活剂: ——人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 ——瑞替普酶(r-PA),兰替普酶(n-PA),替耐普酶 (TNK-tPA) 不同溶栓药物主要特点的比较 Rt-PA常用剂量和用法 90min加速给药法:首先静脉推注15mg,随后30min持续静脉滴注50mg,剩余的35mg于60min持续滴注最大计量100mg 3小时给药法:首先静脉推注10mg,随后1h持续静脉滴注50mg,剩余剂量按10mg/30min静脉滴注,至3h末滴完,最大剂量100mg。 TUCC研究比较了rt-PA 50mg 90min给药方法(8mg静脉推注,随后42mg静脉滴注)与尿激酶(150万单位)30min给药直接对照的小样本研究 结论:显示rt-PA组的再通率明显较高,但其(TIMI)血流达到3级的比例仅48%,逊于100mg rt-PA研究中TIMI3级的比例。 但目前没有rt-PA 50mg与100mg直接比较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主要内容 相关背景 溶栓药物及分类 溶栓治疗 疗效评估 溶栓的辅助治疗 出血并发症及其处理 溶栓治疗后的PCI 再次溶栓治疗 溶栓治疗开始的时间 溶栓的获益取决于开始溶栓的时间。血管开通越早,被挽救的心肌就越多,溶栓治疗越早越好。 院内溶栓治疗应该在患者到达医院的30 min内进行。如有条件可进行院前溶栓,但院前溶栓需要具备以下条件: (1)急救车上有内科医生; (2)良好的医疗急救系统,配备有传送心电图的设备,能够解读心电图的全天候一线医务人员; (3)有能负责远程的医疗指挥负责医生 目前国内还均为医院内溶栓治疗。 溶栓的适应征 STEMI症状出现12小时内,心电图两个胸前相邻导联ST段抬高≥0.2mV或肢体导联ST段抬高≥0.1mV或新出现的或可能新出现的左束支传导阻滞的患者。 STEMI症状出现12至24小时内,而且仍然有缺血症状以及心电图仍然有ST段抬高。 溶栓的禁忌证及注意事项 出血性卒中或原因不明的卒中 缺血性卒中(不包括3h) 脑血管结构异常(动静脉畸形) 中枢神经系统创伤或肿瘤 近期的严重创伤、手术、头部损伤(3周内) 活动性出血或出血素质(包括月经来潮) 三个月内严重头部闭合性创伤或面部创伤 主动脉夹层 出血性疾病 痴呆者或已知其他颅内疾病 溶栓的禁忌证及注意事项 血管穿刺后不能压迫止血者 5d前应用过链激酶或有链激酶过敏史 目前正在应用抗凝药物; 血压控制不良收缩压≥180 mmHg或者舒张压≥110 mmHg; 妊娠; 活动性消化系统溃疡; 创伤三周内或大于20min的心肺复苏无效或三周内进行大手术 近期2-4周内胃肠道出血 溶栓注意事项 有发生致命性出血风险的患者(严重肝肾疾病、恶液质、终末期肿瘤)应选择PCI而非溶栓治疗。 年龄>75岁的患者建议首选PCI,如选择溶栓治疗,应慎重选择剂量并密切注意出血并发症。 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患者应该紧急进行血运重建治疗,如PCI或CABG。如无条件或上述治疗明显延迟,可考虑进行溶栓治疗。 右室心肌梗死的患者常常合并低血压,尽管溶栓疗效不确切,但如不能行PCI,仍可考虑溶栓治疗。 心肺复苏过程中进行溶栓可能无效。 溶栓与PCI的选择 直接PCI优于溶栓,但是如果PCI相关延误超过60分钟~110分钟,PCI的优势消失,国际指南建议直接PCI应该在首次医疗接触90分钟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