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上海市春季高考语文试卷有答案(新).docx

发布:2025-03-18约8.04千字共2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上海市春季高考语文试卷有答案(新)

上海市春季高考语文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自诩(xǔ)脑髓(suǐ)孱头(càn)残羹冷炙(zhì)

B.蹩进(bié)玄虚(xuán)给予(gěi)冠冕堂皇(guān)

C.国粹(cuì)针灸(jiǔ)包庇(pì)礼尚往来(shàng)

D.吝啬(lìn)徘徊(huí)模样(mú)锲而不舍(qiè)

答案:A

解析:B项“给予”应读“jǐyǔ”;C项“包庇”应读“bāobì”;D项“徘徊”应读“páihuái”。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和蔼暮蔼针砭时弊并行不悖

B.寒暄喧闹眉清目秀青山绿水

C.松弛驰缓甘败下风关怀备至

D.脉膊博学世外桃源仗义执言

答案:B

解析:A项“暮蔼”应为“暮霭”;C项“甘败下风”应为“甘拜下风”;D项“脉膊”应为“脉搏”。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一个十多岁的孩子能写出这样的文章来,________难以相信。

②中山装作为宝贵的文化遗产,申报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应该能够成功。________申报成功,中山装的保护工作必将更加受益。

③________去年江水泛滥的严重教训,工程局组织力量加固了堤岸,采取了一系列防洪措施。

A.简直一经由于B.简直一旦鉴于

C.几乎一经鉴于D.几乎一旦由于

答案:B

解析:“简直”与“几乎”,都有“接近”“差不多”的意思,但“简直”的语气比“几乎”强,带有夸张的意味,更强调程度之深。“一经”表示只要经过某个步骤或某种行为,就能产生相应的结果;“一旦”表示不确定的时间,有“要是有一天”的意思。“鉴于”表示以某种情况为前提加以考虑;“由于”表示原因或理由。结合语境,①句用“简直”更合适;②句用“一旦”更符合语义;③句用“鉴于”更恰当。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有人把那些只读书而不假思索的人称为“书橱”,也有人称这种人为“书虫”“书迷”“书呆子”。

B.这位先生关于近代欧洲文化的大作,几乎每一页都会有文字让我感到莫名的激动,以至情不自禁地拍案叫绝。

C.歹徒在向人勒索巨额钱款时猝死于作案现场,他一生恶贯满盈,真是死得其所。

D.他的讲演深入浅出、居高临下地阐述了青年的前途与国家现代化事业之间的关系,反响十分热烈。

答案:B

解析:A项“不假思索”指用不着想,形容说话做事迅速,此处望文生义,可改为“不动脑筋”;C项“死得其所”指死得有价值,有意义,是褒义词,用在此处形容歹徒不恰当;D项“居高临下”形容占据的地势非常有利,或形容摆出高高在上的架势,此处不合语境。B项“拍案叫绝”形容非常赞赏,使用恰当。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漫步小径,风送来一阵扑鼻的香味。环顾四周,我看见一枝露出高墙的腊梅正在那里释放幽香。

B.为了防止不再发生类似的溺水事故,学校采取了很多安全措施。

C.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使我们开拓了视野,提高了能力。

D.他那崇高的革命品质,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

答案:C

解析:A项搭配不当,“看见”与“释放幽香”不能搭配,可将“我看见一枝露出高墙的腊梅正在那里释放幽香”改为“我看见一枝露出高墙的腊梅,从那里飘来一阵幽香”;B项否定不当,“防止”和“不再”表意重复,可删去“不”;D项搭配不当,“品质”不能“浮现”,可将“品质”改为“形象”。

6.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B.莫泊桑是法国作家,被称为短篇小说巨匠,代表作品有《项链》《羊脂球》等。

C.《社戏》出自鲁迅的小说集《彷徨》,文章通过描写“我”和小伙伴们夏夜行船、船头看戏、月下归航等情节,展示了“我”的一段天真烂漫、童趣盎然的江南水乡文化生活经历。

D.《变色龙》的作者是俄国作家契诃夫,他与法国作家莫泊桑和美国作家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答案:C

解析:《社戏》出自鲁迅的小说集《呐喊》,不是《彷徨》。

7.下列对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②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③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④“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A.①反复拟人②比喻排比③拟人④引用比喻

B.①排比拟人②比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