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3.1激素与内分泌系统(第2课时)说课稿 -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001].docx

发布:2025-03-04约3.67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3.1激素与内分泌系统(第2课时)说课稿-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3课时

教师:

单位:

一、教材分析

《3.1激素与内分泌系统(第2课时)》是人教版生物选择性必修1第二单元的内容,该章节主要介绍了激素的化学本质、作用和调节特点,以及内分泌系统在人体生理活动中的作用。本节课内容与课本紧密相连,旨在帮助学生理解激素的调节机制,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二、核心素养目标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探究方法分析激素调节机制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生命观念,理解激素在维持稳态中的重要作用。通过案例学习,增强学生的科学思维,使学生能够运用结构与功能观、系统观等生物学基本观念解释内分泌系统的工作原理。同时,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认识到生物技术在健康和疾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三、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

学生在进入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以及人体的基本生理过程。他们具备了一定的生物学基础知识,能够理解细胞信号传导的基本概念。然而,对于激素的化学本质、作用机制以及内分泌系统的复杂性可能了解有限。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

高二学生对于生物学学科普遍持有较高的兴趣,尤其对人体的生理机制充满好奇。他们在学习上表现出较强的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能够通过案例学习来理解复杂概念。学生的学习风格多样,有的学生偏好通过实验和观察来学习,而有的学生则更倾向于通过理论分析和讨论来深入理解。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学生在学习激素与内分泌系统时可能遇到的困难包括:理解激素的化学本质和作用机制,区分不同激素的功能和调节特点;此外,内分泌系统涉及的生理过程复杂,学生可能难以将所学知识系统化。此外,学生可能对激素调节的动态平衡和反馈机制感到困惑。因此,教学中需要通过直观的模型、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克服这些困难。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讲授法:结合多媒体课件,系统讲解激素的化学本质、作用和调节特点,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框架。

2.讨论法:组织学生围绕内分泌系统的案例进行讨论,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3.实验法:通过模拟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探究激素的调节作用,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教学手段:

1.多媒体课件:展示激素的结构、作用过程和内分泌系统示意图,直观形象地呈现教学内容。

2.互动软件:利用教学软件进行互动练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3.案例分析:引入实际案例,让学生分析激素调节在健康和疾病中的具体应用,增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五、教学过程

1.导入(约5分钟)

-激发兴趣:通过展示人体生长发育的图片,提出问题:“是什么因素在调控我们的生长发育?”以此引发学生对激素调节的好奇心。

-回顾旧知:简要回顾细胞信号传导和神经调节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思考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

2.新课呈现(约20分钟)

-讲解新知:

a.激素的化学本质:介绍激素的来源、化学结构和分类,如蛋白质类激素、脂质类激素等。

b.激素的作用:讲解激素的作用机制,包括信号传递、靶细胞识别和效应的产生。

c.内分泌系统的组成:介绍内分泌腺的位置、结构和功能,如甲状腺、肾上腺等。

-举例说明:

a.以甲状腺激素为例,讲解激素如何影响生长发育和代谢。

b.以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为例,讲解激素如何调节血糖水平。

-互动探究:

a.引导学生讨论激素调节的特点,如微量高效、特异性和反馈调节等。

b.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激素调节在人体生理活动中的作用。

3.巩固练习(约15分钟)

-学生活动:

a.学生独立完成课后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b.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激素调节过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教师指导:

a.教师巡视课堂,解答学生在练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b.教师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点评,指出不足之处。

4.课堂总结(约5分钟)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激素调节在人体生理活动中的重要性。

-指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5.作业布置(约5分钟)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完成以下任务:

a.查阅资料,了解一种激素的生理功能及其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b.结合所学知识,撰写一篇关于激素调节的短文,阐述激素调节在人体生理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以下几点:

1.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知识。

2.利用多媒体设备、教学软件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

3.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案例分析、实验操作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

4.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