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天游峰的扫路人》优质课教学设计.doc

发布:2017-05-03约3.19千字共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天游峰的扫路人》教学设计 学科:语文 苏教版语文教材六年级第12册 《天游峰的扫路人第一课时教学要求 1使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习课文中的生字,初步理解词义。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词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初步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过程 同学们,看老师写一个词(师板书:扫路人),扫路人是干什么的?提到扫路人,你脑海中会浮现哪些词语?(辛苦、又脏又累、奉献、普通、平凡) 是的,扫路人很平凡(板书:平凡),但就有这样一位平凡的扫路人,他给作家章武留下了深刻印象,想了解他吗?今天我们就跟随章武去认识这位平凡的扫路人(师板书:天游峰的),一起读课题。读课题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这位平凡的扫路人有什么值得作者难忘的呢?我们带着问题走进课文。 1.一读要求:借助汉语拼音读课文,读准生字字音,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二读要求:在读通顺的基础上,做到流利地读,要有一定的速度。 3.三读要求:默读课文,提出不懂的词语和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准备质疑。 1.读词 第一组:瘦削? 精瘦? 慈善? 炯炯有神(外貌神态) 第二组:攀登? 气喘吁吁? 大汗淋漓? 望而却步(登山有关) 第三组:朴棱棱? 打量? 竹扫帚? 沏茶(难读的字词) 2.点名分段读课文、纠正读音 3.理清课文脉络 根据作者登天游峰的所见、所闻、所感分段 再读课文,感知内容。 学生朗读课文,再次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主内容。 1.快速读课文,要求做到流利。 2.作者心目中的老人是怎么样的人?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3.板书:这是一位……老人。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结合学生的回答,板书并谈出自己的体会。 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括号中,说说为什么这样填写1.在一片(? )中,我隐约听见“哗——哗——”的声音,颇有节奏地从岭下的竹丛中传来。(清静? 寂静) 2.茶、很热,很香,仿佛一股暖流,很快把我们俩的心灵(? )了。(沟通? 畅通) 这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笑声,一直(? )我回到住地。(跟着? 伴随)1)有什么特点?(板书:高 险)哪儿具体写出了它的高和险? (2)你能读出它的高和险吗? 还有哪句话写出了它的高和险? (1)从哪些词体会到?(顶天立地、九百多级、层层叠叠、气喘吁吁、大汗淋漓、望而却步、半途而返) (2)你们能抓住这些关键词读好这段话吗? 预设一:交流语言。 出示句子:▲“不累,不累,我每天早晨扫上山,傍晚扫下山,扫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 (1)这是当作者问及他每天清扫天游峰累不累时,老人是这样回答的——读 同学们,你们认为这样扫路的工作累不累?让我们把目光放到天游峰上。出示句子: 我抬头望了望在暮色中顶天立地的天游峰,上山九百多级,下山九百多级,一上一下一千八百多级。那层层叠叠的石阶,常常使游客们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甚至望而却步,半途而返。 学生交流。 指名读句子,让我们再次感受到天游峰的高和险。 (2学习写法。 老师开始读这篇文章时,有个疑问,课文既然写扫路人,为什么还要不止一次写天游峰的险以及游人的举动呢?(板书:侧面烘托) (3)刚才我们从文字中感受到了扫路工作的累,还有一处标点也让我们体会到工作的累。这省略号中包含的内容太多了,反复诵读: 烈日炎炎的夏天——上山九百多级,下山九百多级,一上一下一千八百多级可是这位老人 —— 寒风刺骨的冬天—— 不管是晴天还是雨天,不管是酷暑还是严冬,—— 同学们,你们说这样的工作能不累吗? (4)过渡:这样累人的工作,可老人为什么说不累呢?请你联系上下文读读老人说的这段话,言为心声,你能从中读出这是位怎样的老人? “不累,不累,我每天早晨扫上山,傍晚扫下山,扫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 老人会享受生活。扫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劳逸结合。 师:这样的好山好水天天出现在你眼前,一年、两年、几十年,也许你早就看腻烦了,但老人却说——(引读)从中你读出了老人什么情怀?(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这份工作) 小结:所以再平凡的人生,再平凡的工作,再平凡的生活,只要用心去体会,也同样可以拥有精彩,获得快乐。 (5)指导朗读句子。文中老人还有一段话也值得我们好好品味。 老人摇摇头,伸出了七个指头,然后悠然地说:“按说,我早该退休了。可我实在离不开这里:喝的是雪花泉的水,吃的是自己种的大米和青菜,呼吸的是清爽的空气,而且还有花鸟作伴,我能舍得走吗?” 这段话也道出了老人的情怀,说说感受。老人为什么舍不得离开这里? (他舍不得离开这儿,离开自然,热爱这儿的生活。) 是呀,老人已经深深地爱上了这儿的一山一水一木了,尽管这儿的生活和城市比起来是清苦、寂寞,但这些又算得了什么?一个七十多岁的老人依然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这是一种多么豁达的人生态度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