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当求所以入终当求所以出——《天游峰的扫路人》教学设计.pdf
始当求所以入终当求所以出——《天游峰的
扫路人》教学设计
一、回顾复习。进入文本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作者游天游峰认识了一位扫
路人)这是一位怎样的老人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
二、品读课文,理解文本
1.小组合作学习。要求:(1)抓住关键词句,反复品读,说说天
游峰的扫路人是一位怎样的老人。(2)练习感情朗读,把你的理解通过
朗读表现出来。
2.全班交流。
▲我循声迎了上去才看清是一位精瘦的老人。他身穿一套褪色的
衣服,足登一双棕色的运动鞋,正用一把竹扫帚清扫着路面。
(1)抓住精瘦体会老人的勤劳,抓住褪色体会老人的节俭。
(2)指导朗读。
▲瘦削的脸,面色黝黑,淡淡的眉毛下,一双慈善的眼睛炯炯有
神。
(1)抓住瘦削黝黑体会老人的勤劳。
1
(2)抓住慈善体会老人的慈祥、善良。
(3)炯炯有神说明这位老人眼睛很亮,很有精神。
(4)指导朗读,要求读出老人有精神。
▲lsquo;不累,不累,我每天早晨扫上山,傍晚扫下山,扫一程,
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rsquo;他说得轻轻松松,自在悠闲。
(1)抓住每天早晨扫上山,傍晚扫下山体会老人很勤劳,对自
己的工作很负责任。
(2)抓住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体会老人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
(3)抓住说得轻轻松松,自在悠闲体会老人的豁达、乐观。
(4)指导朗读。
小结:是呀,这位老人把工作看作是一种锻炼,一种责任,一种
享受。这就是一种豁达、乐观的精神。
▲我抬头望了望在暮色中顶天立地的天游峰,上山九百多级,下
山九百多级,一上一下一千八百多级。那层层叠叠的石阶,常常使游
客们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甚至望而却步,半途而返。
(1)抓住顶天立地上山九百多级,下山九百多级这些词句,体
会天游峰很高。这么高的天游峰一天要扫两次,应该是很累的。谁能
把天游峰的高读出来呢?
(2)从气喘吁吁、大汗淋漓、望而却步、半途而返这些词语中体
2
会游客们登山很累。
(相机出示图片)游客们登山都很累,那老人一级一级扫上扫下肯
定更累。谁来读一读,把这种累表现出来?
过渡:面对如此辛苦的工作,老人却说不累,可见老人的确非常
豁达、乐观。
▲按说,我早该退休了。
可我实在离不开这里:喝的是雪花泉的水,吃的是自己种的大米
和青菜,呼吸的是清爽的空气,而且还有花鸟作伴,我能舍得走吗?
(1)抓住我能舍得走吗?这句话体会老人对天游峰的深情。指导
朗读。
(2)小结:老人离不开的是雪花泉的水、自己种的大米和青菜、
清爽的空气和与他作伴_自勺花鸟。在我们看来,老人的生活其实是
很清苦的,但老人却以苦为乐,舍不得离开。这也是一种豁达、开朗。
▲30年后,我照样请你喝茶!lsquo;
(1)30年后,我照样请你喝茶!抓住这句话体会老人的自信和豁达。
(2)学生交流老人自信、豁达的原因。(①锻炼;②环境好;③心
情好、自信、乐观)
小结:你们说的都很有道理。有了这些前提,我们相信老人肯定
能长寿。老人虽然七十多岁了,但他对未来依然充满希望,这更是一
3
种自信、豁达。
同学们,这就是天游峰的扫路人,一个自信、豁达、开朗的老人。
你们说,这样的人他普通吗?对呀,他看似普通,实际上却不普通。他
那种乐观、自信的生活态度,不仅感染了作者,也深深地感染了我们。
设计意图:教是为了不教。紧扣课文,让学生利用自主、合作、
探究的方式学习,目的是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水本无华,相荡乃成涟漪。这儿的交流完全由学生自主进行,是学生
与学生之间情感的交流、心灵的碰撞,教师只作适当的点拨、引导。
因此,要想让学生在课堂上各抒己见,就必须引导学生潜入文本,透
彻地学习,充分地讨论。
三、创设情境,利用文本
过渡:是的,大家都很敬佩老人,但有人还是不理解老人。
事情是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