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开放经济中的国民收入决定讲解.ppt

发布:2016-10-30约5.24千字共5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国际收支调节政策:财政政策 国际收支逆差出现时,实施紧缩性财政政策,通过采取削减公共财政支出,增加税收等紧缩性政策,能够有效抑制国内投资和消费需求的扩张,降低物价水平,改善本国贸易条件,扩大出口,限制进口,进而改善国际收支状况。出现国际收支顺差时,则适宜于采取扩展性的财政政策。 一、国际收支差额函数 二、国际收支平衡曲线:BP曲线 第三节 国际收支平衡曲线 1、净出口函数 2、净资本流出函数 3、国际收支差额函数 净出口函数:Z=Z(Y) (1)假定经常项目仅为进出口; (2)净出口函数Z=X?M,表示通过经常交易最终流入本国的收入; (3)净出口曲线 根据以前的进出口函数的假定,一国的净出口是该国收入的减函数,净出口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净资本流出函数:H=H(r) (1)假定H为净资本流出,即H=资本流出—资本流入,表示通过资本交易最终流出本国的收入; (2)净资本流出为本国利率的减函数,即H=H(r):r↑→资本流出减少,资本流入增加→H↓; (3)净资本流出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国际收支差额函数 (1)假定用B代表国际收支差额,表示通过经常交易与资本交易最终流入本国的收入。则国际收支差额函数:B=ZH=Z(Y) ?H(r) ; (2)国际收支的三种情况: B0,即ZH,为国际收支顺差;B=0,国际收支平衡;B0,国际收支逆差。 一、国际收支差额函数 二、国际收支平衡曲线:BP曲线 第三节 国际收支平衡曲线 1、BP曲线的定义 2、国际收支平衡模型—BP模型 3、BP曲线的推导 4、BP曲线的特征 5、BP曲线的移动 BP曲线的定义 反映国际收支平衡条件下国民收入与利率相互关系的曲线。 * * Economics 第十八章 开放经济中的国民收入决定 第一节 汇率理论 第二节 国际收支 第三节 国际收支平衡曲线 第四节 国内外同时均衡:IS—LM—BP模型 一、国际贸易产生与发展的原因 二、外汇与汇率的含义 第一节 经济周期理论 三、汇率的标价方式 四、汇率的决定 五、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 六、汇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 七、汇率制度 一、国际贸易产生与发展的原因 1、各国的禀赋存在差异,需要互通有无; 2、对产品的偏好不同,即产品的边际效用不同或边际替代率不同,需要通过交换增加效用; 3、为使资源在世界范围内进行合理的配置,利用国际分工获取更多的利益(绝对利益与比较利益)。 第一节 经济周期理论 1、外汇 2、汇率 一、国际贸易产生与发展的原因 二、外汇与汇率的含义 三、汇率的标价方式 四、汇率的决定 五、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 六、汇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 七、汇率制度 外 汇 外汇是指外币或用外币表示的可用于国际结算的支付凭证,如外国存款、外国债券等。 汇 率 外国商品应该用外国货币来购买。为了进行国际贸易或国际往来,不同国家的货币相互之间需要兑换或交换。不同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或交换比率就是汇率。 第一节 经济周期理论 1、直接标价法 2、间接标价法 一、国际贸易产生与发展的原因 二、外汇与汇率的含义 三、汇率的标价方式 四、汇率的决定 五、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 六、汇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 七、汇率制度 直接标价法 直接标价法是指用一定量的本国货币来表示单位外国货币的价格,如1美元=8.2元(人民币)。如果单位外国货币所能兑换的本国货币量减少,意味着外国货币的汇率下跌(或本国货币汇率上升)。反之,如果单位外国货币所能兑换的本国货币量增加,意味着外国货币的汇率上升(或本国货币的汇率下跌)。 间接标价法 间接标价法是指用一定量的外国货币来表示单位本国货币的价格,如1元(人民币)≈0.12美元。如果单位本国货币所能兑换的外国货币量减少,意味着外国货币的汇率上升(或本国货币的汇率下跌)。反之,如果单位本国货币所能兑换的外国货币量增加,意味着外国货币的汇率下跌(或本国货币的汇率上升)。 第一节 经济周期理论 1、长期汇率的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