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pdf
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第二单元第型总计第L课时主备人:投放日期2023年3月2日
二次备课
一次备课
5.琥珀
【教学目标
1.认识“琥、珀”等11个生字,会写“怒、吼”等15个字,会写“怒
见、松脂”等17个词语。
2.默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尝试自己解决。
3.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琥珀的形成过程。
4.联系琥珀形成的过程,说说课文中一些推测的依据是什么。
【教学重点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和必须具备的条件。
【教学难点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学习卡学生:搜集有关琥珀的资料
【教学过程
★课前三分钟演讲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这节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小礼物。课(件出示琥珀图片)
2.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课(件出示:琥珀是古代松柏树脂的化石,透
明或半透明,常常包裹有植物碎屑和各种小动物。在蜜汁般的色泽内,常常
能发现一只苍蝇,或者一个小小的甲虫,一丝一缕,清晰可见。琥珀,以其浑
然天成的古朴庄重之美,温润中透出的典雅之气,深受人们的喜爱,被誉为
“蕴藏古史之宝”。琥珀可用来做装饰品,如首饰,还可入药。)
3.(出示琥珀图片)大家来看这块琥珀,谁能说说它的样子?透(明,里
面有一只苍蝇和一只蜘蛛,在它们的腿周围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
那这块城珀是怎样形成的呢?这节课我们就通过《琥珀》这篇课文来了解
一下。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作简介:柏吉尔:德国科学家、科普作家。作品集有《乌拉•波
拉故事集》《活动》《爱的代价》。而著名的《琥珀》一文,则是根据德
国作家柏吉尔的《乌拉•波拉故事集》改写的。本课以讲故事的形式出现,
使本来较为枯燥深奥的科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起到了很好的科普作用。
2.认读生字词语。
着重指导读音:热辣l(a)辣晌s(hdng)午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理清课文层次。
第一部分广(12):写这块奇异琥珀形成的过程。
第二部分(13~17):写这块琥珀被发现。
第三部分(18):写这块琥珀的形态和价值。
四、布置作业。
1..默读课文第一部分,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块城珀形成的过程。
2..搜集关于琥珀的资料。
作业设计:
教学反思:
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第二单元第2>总计第1课时主备人:投放日期2023年3月2日
二次备课
一次备课
6.飞向蓝天的恐龙
【教学目标】
1.认识“钝、仅”等13个生字,会写“笨、钝”等15个字,会写“恐龙、
笨重”等17个词语。
2.默读课文,把不懂的问题写下来,并试着解决。
3.简明扼要地介绍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激发研究科学的热情、探
索求知的兴趣。,
难占
4.体会课文句子表达的准确性,揣摩课文准确、生动的语言。
【教学过程】
★课前三分钟演讲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