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_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课时练习16地质灾害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doc
PAGE
9-
地质灾难
基础性训练(共7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10小题,共50分)
下图为非洲某种自然灾难多年平均频率的分布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所示的自然灾难最可能是 ()
A.旱灾 B.地震
C.沙尘暴 D.泥石流
2.图示自然灾难最主要的缘由是 ()
A.气温高,蒸发旺盛
B.人类过度开垦草原
C.地壳运动的结果
D.降水多,坡度大
【解析】1选B,2选C。第1题,该自然灾难位于板块边缘交界地区,故应为地震。第2题,由上题可知,图示灾难为地震,地震发生与气候、人类活动无关。
【补偿训练】
地震按震源深度可分为浅源地震(70km)、中源地震(70~300km)和深源地震(300km)。下图示意38°N旁边两大板块交界地带地震震源深度垂直分布,其中乙板块向甲板块俯冲。读图回答
(1)图示地带发生的地震 ()
A.以中源地震为主
B.多分布在海洋板块一侧
C.多分布在大陆板块一侧
D.震源越深的地震离边界越近
(2)图中所示的甲、乙板块分别是 ()
A.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
B.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
C.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
D.美洲板块、亚欧板块
【解析】(1)选C,(2)选A。第(1)题,乙板块向甲板块俯冲,说明乙板块位置低,为大洋板块,甲板块位置高,为大陆板块。由图可知,震源集中分布在甲板块。第(2)题,(38°N,142°E)大致位于日本东部沿海地区,为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地带。
(2024·太原高一检测)近年来,全球地震频繁发生,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了严峻的破坏。下表显示X、Y两地同年出现地震的有关资料,X地位于北美西部地区,Y地位于南亚中部。读下表回答3、4题。
地
点
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
与震中的距离/km
地震发生时间(当地时间)
震级
死亡
人数
X
200
5.8
上午10:25
7.4
8
Y
500
2.5
早上4:00
7.1
1820
3.从表中的资料看,下列哪项不能明确推断 ()
A.X地的震源深度大于Y地
B.X地地震产生的能量大于Y地
C.两地都不位于震中
D.两地都受到了地震波的剧烈冲击
4.Y地死亡人数较多的缘由不行能是 ()
A.人口密度大
B.距离震中近
C.地震发生时间
D.Y地位于板块边界地带
【解析】3选A,4选D。第3题,不能明确的是震源深度;从图中的资料信息能够明确的是震级(产生的能量),所以X地地震产生的能量大于Y地;与震中的距离可以知道两地都不位于震中;有人员伤亡,两地都受到了地震波的剧烈冲击。第4题,地震产生的危害与人口密度、经济水平、距震中的距离、地震发生的时间、抗震救灾的实力等有关,Y在南亚中部,不行能处在板块边界地带。
【补偿训练】
当地时间2020年6月23日墨西哥发生7.4级大地震,地震过后的75分钟内,累计发生147次余震,地震引发山体滑坡,
(1)依据自然灾难的成因与发生过程,海啸属于 ()
A.海洋灾难B.地质灾难
C.气象灾难 D.天文灾难
(2)山体滑坡及海啸等灾难的发生,说明自然灾难具有 ()
A.周期性 B.群发性
C.困难性 D.突发性
【解析】(1)选A,(2)选B。第(1)题,海啸就是由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海底滑坡或气象改变产生的破坏性海浪,从成因与发生过程看,海啸属于海洋灾难。第(2)题,一个地区或区域内大量地质灾难同时并发的现象,为自然灾难的群发性。山体滑坡及海啸等灾难的发生,是自然灾难的群发性现象。
(2024·大连高一检测)历史上,一次由地震诱发的滑坡切断了河流,形成堰塞湖(如图),该堰塞湖存续时间长达2万年。据此完成5、6题。
5.孕育该滑坡事务的关键因素是 ()
A.坡度 B.岩性
C.地层倾向 D.断裂构造
6.与大部分堰塞湖相比,该堰塞湖存续时间显著偏长,最可能是由于堰塞体 ()
A.规模较小
B.透水性好
C.底部坚实
D.蓄水量大
【解析】5选D,6选B。第5题,由图可知,片麻岩中存在一道断裂,且滑坡发生时沿断裂面下滑了一段距离。第6题,堰塞体透水性较好,意味着上涨的湖水可以随时持续通过透水层渗流下泄,水位上涨较慢,对堰塞体的水压较小,故堰塞体维持的时间较长而不会快速溃决。
【补偿训练】
读4种自然灾难持续时间示意图,回答(1)、(2)题。
(1)①②③④四种灾难分别是 ()
A.地震、干旱、火山、洪涝
B.干旱、洪涝、地震、火山
C.地震、火山、洪涝、干旱
D.火山、地震、洪涝、干旱
(2)关于图中自然灾难的正确叙述是 ()
A.①多分布在板块内部
B.②目前无法进行有效监测
C.③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季风区
D.④主要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