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_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六章自然灾害2地质灾害课时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doc
PAGE
3-
地质灾难
(20分钟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36分)
震级是衡量地震强度的指标,烈度是衡量地面破坏程度的指标。读地震构造示意图,完成1、2题。
1.关于图中字母所表示的含义,正确的是 ()
A.A点为震中 B.B点为震源
C.C线为等震线 D.AD为震中距
2.关于震级和烈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一次地震有多个震级②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
③一次地震有多个烈度④一次地震只有一个烈度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解析】1选C,2选B。第1题,读图可知,A点为震源,B点为震中,C线为等震线,BD为震中距。第2题,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有多个烈度。
(2024·济宁高一检测)下图为青藏高原某次强震的震区示意图,等震线是指地震烈度相同地点连接的曲线。据此完成3、4题。
3.地震发生后,救援力气投入较多的地区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4.与其他地点比较,丙地开展救灾工作的难度大,主要缘由是 ()
①高寒缺氧,不利于救援
②地势落差大,交通不便
③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难频发
④邻近断裂带,余震威逼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3选A,4选D。第3题,结合所学学问可知,地震发生后,救援力气最多的地区应为地震灾难最严峻的地区,而在一场地震中,破坏性最猛烈处往往就是震中所在的地区。震中是一场地震中人员伤亡最多、损失最为惨重的地区,因此投入救援的力气最多。综上,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中,甲地位于震中四周,等震线数值较大,且居民点多,受灾较为严峻。第4题,与图中其他地区相比,丙地等高线密集,地形起伏大,落差大,交通最为困难;由于地势起伏大,坡度陡,地震过后,该地极易诱发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难;同时,由图中推断,丙地位于断裂带四周,发生余震的可能性很大,将面临余震的威逼。丙地与其他几地都位于青藏高原上,都面临高寒缺氧的问题。
(2024·北京高一检测)读某种类型灾难现场图,完成5、6题。
5.图中灾难类型是 ()
A.干旱 B.泥石流 C.滑坡 D.地面沉降
6.该类型灾难 ()
A.多发生在平原地区 B.多发生于我国冬季
C.成因与人类活动无关 D.发生过程具有突发性
【解析】5选C,6选D。第5题,读图可知,图中岩体或土体将道路掩埋,因此灾难类型为滑坡。第6题,滑坡多发生在山区,降水集中的夏季是多发季节,人类活动会加剧滑坡的发生,发生过程具有突发性。
二、非选择题(共14分)
7.(2024·北京高一检测)北京市气象局等部门于2018年8月11日12时联合公布地质灾难黄色预警:“将来3天,北京市山区发生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难的风险较高,请留意防范。
北京地区降水预报
日期(8月)
雷阵雨
雷阵雨
转中雨
雷阵雨
转小雨
多云
5~6日
√
7~8日
√
9日
√
10~11日
√
13~15日
√
(1)结合图,说出北京最可能消灭滑坡、泥石流的地区。
(2)结合上述材料,分析北京市公布此次黄色预警的主要依据。
【解析】第(1)题,滑坡、泥石流多消灭在山区,从图中可知,北京西、北部多山地。第(2)题,从表中看出,8月5~8日,北京连续降雨。8月11日公布的地质灾难黄色预警,将来3天,即8月14日前,这期间多连续性降雨。
答案:(1)西部、北部的山地(中山地区)。
(2)山地,地势起伏大;前期降水较多,土壤含水量大;8月11~14日,北京降水量大(多日连续降水),易诱发泥石流等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