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_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6章自然灾害第2节地质灾害学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doc
PAGE
PAGE12
其次节地质灾难
学习目标
核心素养目标
1.理解地震、震级、烈度等相关概念。
2.驾驭地震灾难的分布和危害。
3.理解滑坡和泥石流的概念。
4.驾驭滑坡和泥石流带来的危害。
区域认知:能够通过区域分布图,了解世界火山地震带的分布和我国地质灾难严峻区域。
综合思维:通过分析地质灾难的关联性,说明地质灾难的变更过程。
人地协调观:正确对待地质灾难的发生,树立预防为主、监测预报的思想观念。
地理实践力:学会并演练地质灾难的逃命措施。
本节要点
1.自然环境的异样变更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自然资源与环境破坏,形成自然灾难。
2.我国常见的地质灾难有地震、滑坡、泥石流。
3.一种自然灾难可能引发多种灾难,产生更为严峻的后果。
自主梳理·探新知
一、地震
1.概念:地壳中的地应力超过岩层所能承受的限度时,岩层便会突然发生####断裂!!!!或错位,使长期积聚的####能量!!!!急剧释放,并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使地面发生振动,称为地震。
2.地震构造
(1)图中C为####震源!!!!、B为震中、BC为####震源深度!!!!、AB为震中距。
(2)D位于####等震线!!!!上,等震线是指在地图上把地面破坏程度相像的各点连接起来的曲线。
(3)衡量地震发生时地面受到影响和破坏程度的指标是####地震烈度!!!!。地震烈度的大小与震级、####震源深度!!!!、震中距、####地质构造!!!!、建筑物的坚实程度等因素密切相关。
3.危害
干脆
影响
造成房屋倒塌,破坏####道路!!!!、管道、通信等基础设施,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诱发####倒塌!!!!、滑坡、泥石流、火灾、####海啸!!!!等灾难
间接
影响
破坏当地资源和生态系统
具有滞后性和隐藏性
造成家破人亡和生活突变,损害灾区人们的####心理!!!!健康
4.分布
(1)从世界范围看,地震集中分布在####环太平洋!!!!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2)我国地震发生常见的地区有####台湾!!!!、新疆、####西藏!!!!、####青海!!!!、云南、四川等。
二、滑坡和泥石流
1.滑坡和泥石流形成及危害:
滑坡
泥石流
概念
山体斜坡上的岩体与土体,因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及人类活动等缘由,在####重力!!!!作用下沿确定滑动面整体向下滑动的地质现象
山区沟谷中由暴雨或####冰雪消融!!!!等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
形成
条件
岩体比较裂开、地势起伏较大、####植被覆盖!!!!度较差
####地形陡峻!!!!、具有丰富的松散物质以及短时间内有大量水流
危害
破坏或沉没农田、道路和建筑物,堵塞####河道!!!!,造成人员伤亡
摧毁####聚落!!!!,破坏森林、农田、道路,淤塞江河,造成人员伤亡
2.我国的滑坡、泥石流:
(1)特征:分布广泛、发生频繁。
(2)分布:以####西南!!!!地区最为多发。
合作探究·释疑难
学问点
地震
┃┃问题探究■
1976年的唐山地震和2008年的汶川地震,是我国近70年来发生的最严峻的两次地震灾难。尽管两次地震的震级和烈度差不多,但是两次地震造成的损失却相差很大。汶川地震死亡人数远远小于唐山地震,而干脆经济损失却远远大于唐山地震。
唐山地震与汶川地震及灾难的比较
唐山地震
汶川地震
震级里氏
7.8级
8.0级
震源深度
12km
14km
震中烈度
11度
11度
死亡或失踪人数
24万多人
8.7万多人
干脆经济损失
30亿元左右
8000多亿元
依据以上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1)运用“综合思维”分析地震是怎样形成的?
(2)从“地理实践力”的角度动身,探讨材料中两次地震灾难的损失差异是什么?主要缘由是什么?
提示:(1)地壳中的岩层在地应力的长期作用下,会发生倾斜或弯曲。当积累起来的地应力超过岩层所能承受的限度时,岩层便会突然发生断裂或错位,使长期积聚起来的能量急剧地释放出来,并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使地面发生振动,从而形成地震。
(2)汶川地震死亡人数少于唐山地震,说明人们防震减灾实力提高;汶川地震经济损失大于唐山地震,说明随着经济发展,经济密度增大。
┃┃归纳拓展■
1.地震的成因及分布
2.震级和烈度
(1)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可能有多个烈度。震级越大,烈度越大。震级和烈度的区分如下表所示:
震级
烈度
定义
表示地震释放能量多少的等级
地面受到的影响和破坏程度
单位
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