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下册 课文1 1 古诗二首第1课时说课稿 新人教版[001].docx
二年级语文下册课文11古诗二首第1课时说课稿新人教版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3课时
教师:
单位:
一、教学内容分析
1.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二年级语文下册》课文1《古诗二首》第一课时,包括《春晓》和《咏柳》两首古诗的学习。
2.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本节课内容与二年级学生已掌握的汉字认读和古诗基本知识相关联。通过学习这两首古诗,学生可以巩固已学的字词,了解古诗的基本格式和表达方式,提升对古诗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等核心素养。通过学习《春晓》和《咏柳》两首古诗,学生能够感受古诗的韵律美,提升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分析古诗意象,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通过欣赏古诗中的自然景物,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理解古诗内容:通过朗读和讲解,使学生理解《春晓》和《咏柳》两首古诗的基本内容,包括诗歌描绘的景象和表达的情感。
-体会古诗韵律:引导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美,体会平仄和押韵的规律,增强对古诗音韵的感知能力。
-汉字书写:教授并练习古诗中出现的生字,确保学生能够正确书写。
2.教学难点:
-理解古诗意象:帮助学生理解古诗中“春晓”和“咏柳”所蕴含的深层意象,如“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中的“春晓”意象,以及“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中的“柳”的意象。
-情感体验:引导学生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情感,如《春晓》中的惜春之情,《咏柳》中的赞美之情,这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
-诗歌背诵:由于古诗的语言精炼,学生在背诵时可能会遇到记不住或容易混淆的地方,需要教师引导和帮助。
四、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材,包含《古诗二首》的相关内容。
2.辅助材料: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如春天的景象、柳树的图片,以及古诗的背景音乐,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意。
3.教学工具:准备粉笔、黑板或电子白板,用于板书和展示古诗内容。
4.教室布置:设置舒适的阅读角,提供古诗相关的书籍,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五、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通过提问:“同学们,你们喜欢古诗吗?你们知道古诗有哪些特点吗?”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展示春天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春天的特点,自然过渡到古诗的学习。
-介绍本节课要学习的两首古诗《春晓》和《咏柳》,简要说明古诗的背景和作者。
2.讲授新知(20分钟)
-首先朗读《春晓》,让学生跟读,注意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分析诗句,解释生字词,如“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等,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
-通过提问和讨论,让学生体会古诗中的意象和情感,如春天的美好和生机。
-接着学习《咏柳》,同样朗读、解释诗句,并引导学生观察柳树的图片,加深对诗句的理解。
-引导学生思考两首诗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如都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但表达的情感有所不同。
3.巩固练习(10分钟)
-进行诗句接龙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复习古诗内容。
-分组讨论,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中的画面,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出示古诗中的生字词,让学生书写,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4.课堂小结(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古诗的韵律美和意象表达。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自然,尝试用古诗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感受。
5.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课后作业:背诵《春晓》和《咏柳》,并尝试用图画或文字的形式创作一首关于春天的诗。
-要求学生家长协助,确保学生能够按时完成作业。
六、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唐诗三百首》:介绍唐代著名诗人杜甫、李白、王维等人的作品,让学生了解更多唐诗的魅力。
-《中国古代文学史》:简要介绍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特别是诗歌的发展,帮助学生了解古诗的背景。
-《中国传统文化》:探讨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自然、节令、人生哲理等方面的内容,加深学生对古诗的理解。
2.拓展建议:
-组织学生进行古诗朗诵比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朗诵能力和对古诗的热爱。
-引导学生参观当地的古迹或自然风光,结合所学古诗,让学生在实际环境中感受古诗的魅力。
-设计以古诗为主题的绘画或手工艺品制作活动,让学生通过艺术形式表达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
-建议学生阅读一些关于古诗的儿童读物,如《唐诗故事》、《儿童古诗三百首》等,以趣味的方式学习古诗。
-鼓励学生在家中与家长一起学习古诗,共同探讨古诗的意境和情感,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交流。
-组织学生参加学校或社区举办的诗歌朗诵会或文化节,让学生在更广泛的平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