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5)高中地理新教材必修第一册第三章《地球上的水》检测试卷.pdf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
····2025···························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选题(共50分)
水循环把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有机联系起来,构成一个庞大的系统。据此完成下面小
题。
1.水循环使()
A.地球上的淡水资源增多B.大气中的水减少上
C.陆地上的水体不断更新D.海洋中的水增加
2.下列水体中更新周期最短的是()
A.江河B.海洋C.湖泊D.高山冰川
2021年4月13日,日本政府正式决定将储存在福岛核电站的核污水排海。之后储水罐又发生多次
泄漏,日本国内及国际社会对核污水处理的关注不断升级。核污水排海后的跨境转移受洋流的影响巨大。
下图为福岛及周边海域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日本政府作出将核污水排海决定主要因为()
A.存储核污水已达排海标准B.核污水直接排海费用低
C.海水对核污水净化能力强D.日本的环境标准要求高
4.若福岛核污水排海,考虑到洋流影响,开始一段时间内受其影响最大的海域是()
A.甲B.乙C.丙D.丁
下图为某地理考察小组在沙漠地区利用“日光蒸馏法”取水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第1页共10页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张载
5.该方法可以模拟水循环的环节主要有()
①蒸发②水汽输送③大气降水④地下径流
A.①④B.①③C.②③D.②④
6.该方法揭示了水循环的主要动力是()
A.风力能B.太阳能C.地热能D.生物能
城市化进程大幅度改变了原有的水文生态。专家在进行城市化、下水道普及率以及径流量的相关
分析研究时,将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归纳,如图所示。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该图反映了()
A.与城市相比,农村产生径流少B.城市化水平越高,产生径流越少
C.城市下水道普及率越高,产生径流越少D.城市化水平越高,对水体污染越严重
8.依据该模式推断,某地区1970年时城市化程度为20%,下水道普及率为40%;2010年城市化程度为90%,
下水道普及率为80%,若年降水量不变,则2010年产生的径流量相当于1970年的()
A.二分之一B.三分之一C.两倍D.三倍
9.图示地区城市化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有()
①温室气体排放多,出现热岛现象②改变局部大气环流,使城郊降水增多③城市建筑物面积扩大,增加了
第2页共10页
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谓不朽。——《左传》
生物多样性④城市建设使地表径流汇集速度加快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斯瓦尔巴群岛(如图)位于北极地区,这里拥有独特的地理环境,群岛大部分被冰川覆盖,65%
的地区都被作为自然公园。1925年,多个国家共同签署《斯瓦尔巴德条约》,根据条约,缔约国可以在斯瓦
尔巴德群岛及其领海开展科考活动。正因为此,这一地区的极地科考活动异常活跃。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