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_2018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2.1.1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2.1.1 大气的受热过程 热力环流
(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独立形式分册装订!)
(2017·牡丹江高一检测)2017年1月10日,进入采暖季后的京津地区全部处于雾霾笼罩之下,PM2.5测量计“爆表”。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题。
1.下列说法不利于雾霾形成的是( )
A.大量燃煤采暖 B.多大风天气
C.城市汽车拥有量大 D.天气晴朗风力微弱
2.雾霾笼罩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地面辐射增强 B.大气对流旺盛
C.大气保温作用增强 D.大气削弱作用减弱
解析: 第1题,大风天气利于污染物扩散,不利于雾霾的形成。第2题,雾霾笼罩时,大气中颗粒物增多,对地面辐射的吸收作用强,大气逆辐射强,保温作用增强。
答案: 1.B 2.C
读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3~5题。
3.图中①②③三个箭头所代表的辐射依次是( )
A.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太阳辐射
B.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
C.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太阳辐射
D.太阳辐射、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
4.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和对应的字母主要是( )
A.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①
B.大气的反射作用——④
C.大气的吸收作用——②
D.大气的逆辐射作用——③
5.以下四图中昼夜温差最大的是( )
解析: 第3题,由图可知,①为太阳辐射,②为地面辐射,③为大气逆辐射。第4题,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主要表现为大气的逆辐射作用,在图中用③表示。第5题,白天晴朗时,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微弱,气温较高;夜晚晴朗时,大气的保温效应差,地面损失的热量多,气温较低;故昼夜皆晴时温差最大。
答案: 3.B 4.D 5.C
(2017·宿州高一检测)读我国某海滨地区不同时间旗帜主要飘动方向示意图,完成6~7题。
6.若旗帜飘动方向反映的是该地一日内主要风向的变化,则( )
A.甲为白天,吹海风
B.乙为白天,吹陆风
C.甲为夜晚,吹陆风
D.乙为夜晚,吹海风
7.若旗帜飘动方向反映的是该地一年中盛行风向的变化,则( )
A.甲为春季 B.甲为夏季
C.乙为冬季 D.乙为夏季
解析: 第6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图吹陆风,为晚上;乙图吹海风,为白天,因此C项正确。第7题,一年中盛行风向的变化表现为:甲图为冬季,吹西北季风;乙图为夏季,吹东南季风,故D项正确。
答案: 6.C 7.D
下图中的甲地气温低于乙地(甲乙位于北半球),读图,完成8~9题。
8.有关气压分布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地气压低于②地 B.②地气压低于③地
C.①地气压低于④地 D.②地气压高于④地
9.若图示为海陆交界地带的白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是陆地,乙是海洋 B.甲、乙都是陆地
C.甲是海洋,乙是陆地 D.甲、乙都是海洋
解析: 第8题,甲地气温低于乙地,故近地面①地气压高于②地,高空④地气压低于③地,图中四地气压从大到小的排列为①②③④。第9题,白天海洋温度低,陆地温度高,故甲是海洋,乙是陆地。
答案: 8.D 9.C
(2017·长春外国语学校期中考试)右图为对流层大气某要素等值面垂直分布图,据此回答10~11题。
10.若a、b、c、d、e为不同温度值,则气压值的大小比较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丁 B.乙甲丁丙
C.甲乙丁丙 D.乙甲丙丁
11.若a、b、c、d、e为不同气压值,则甲、乙、丙、丁四地的气流运动方向是( )
A.甲→乙→丁→丙→甲 B.丁→丙→甲→乙→丁
C.乙→甲→丙→丁 D.乙→甲→丙→丁→乙
解析: 第10题,若a、b、c、d、e为不同温度值,根据气温垂直分布规律可知五地气温是abcde,由此可知乙地气温高、气压低,甲地气温低、气压高,结合热力环流原理可知四地气压值大小为甲乙丁丙。第11题,若a、b、c、d、e为不同气压值,则乙地为高压,甲地为低压,根据热力环流原理可知四地气流运动方向为乙→甲→丙→丁→乙。
答案: 10.C 11.D
12.(探究题)读华北地区某城市2016年11月13日20时的气温(单位:℃)实况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图反映了城市所具有的________________效应。在这种效应的作用下,如不考虑其他因素,当晚城郊之间风向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
(2)形成此图所示效应的主要原因是( )
A.城市生产和生活活动释放大量热量
B.城市建筑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大
C.城市高层建筑的不断增多
D.城市上空云量少,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
(3)一般而言,城区的降水概率_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郊区,主要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