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17_2018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2.2.2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doc

发布:2017-11-11约3.48千字共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2.2.2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独立形式分册装订!) 读下图,回答1~2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等温线b的数值大于a B.图示区域为海洋 C.图示区域为陆地 D.不能判断图示区域是海洋还是陆地 2.下列有关图示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此时亚欧大陆东部盛行东南季风 B.冰岛受到低气压中心控制 C.密西西比河正处于丰水期 D.地球公转速度最慢 解析: 第1题,由图可知,气压带、风带南移,南半球为夏季,大陆上的温度要比同纬度海洋上高,图示地区比周围气温高,所以为陆地。第2题,读图可知30°S~40°S地区受到副热带高气压的控制时,为南半球的夏季,所以北半球为冬季,冰岛受到低气压中心控制。 答案: 1.C 2.B 右图为气压中心分布示意图,①③为大陆上气压中心,②④为海洋上气压中心。读图完成3~5题。 3.若图中①为高气压中心,则(  ) A.①为夏威夷高压 B.②为阿留申低压 C.③为亚速尔高压 D.④为亚洲高压 4.据图分析这种气压中心分布的形成原因是(  ) ①7月,副热带高压带被大陆上的热低压切断,使副热带高压带只保留在海洋上 ②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 ③1月,副极地低压带被大陆上的冷高压切断,使副极地低压带只保留在海洋上 ④季风气候形成这种气压分布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5.①为高压中心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我国盛行西北风 B.印度半岛盛行西南风 C.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北 D.北京炎热多雨 解析: 第3题,根据图中信息可知,①、③分别位于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上,②、④分别位于北太平洋和北大西洋上。若①为高气压中心,则①为亚洲高压,②为阿留申低压,④为冰岛低压,亚速尔高压为夏季北大西洋上的气压活动中心。第4题,由于北半球的陆地面积比南半球的大,且海陆相间分布,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使纬向的气压带被分裂成一个个的高、低气压中心。 第5题,当①为高压中心时,正值我国冬季,我国广大地区吹西北风;印度半岛吹东北风;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南;属温带季风气候的北京此时寒冷干燥。 答案: 3.B 4.C 5.A 读下图,回答6~7题。 6.关于赤道无风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位置相对固定    B.在其他大洲没有分布 C.天气状况单调 D.气流下沉不感觉有风 7.图中K地盛行(  ) A.东南风 B.东北风 C.西南风 D.西北风 解析: 第6题,理解赤道无风带的成因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赤道无风带是由于受赤道低气压控制,气流辐合上升导致的。其位置并不固定,随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而移动,赤道无风带分布广泛,天气状况单调。第7题,K地地处南半球的信风带,盛行东南风。 答案: 6.C 7.A 下图为某假想陆地的一部分,读图回答8~9题。 8.甲地的气候类型是(  ) A.热带季风气候 B.温带海洋性气候 C.地中海气候 D.热带草原气候 9.F为一小岛,1月份西侧月平均气温大于0 ℃,且降水量较大。其成因分析正确的是(  ) A.F岛地处热带地区,因而降水较多,温度较高 B.F岛终年受西风带控制,因而降水较多,温度较高 C.F岛处于季风区,冬季处于西北风迎风坡,同时岛屿气候的海洋性明显,故西侧1月份降水量较大,温度较高 D.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小岛西侧降水较多,气温较高 解析: 第8题,甲位于30°N~40°N大陆西岸,故为地中海气候区。第9题,F小岛地处25°N~35°N大陆东部的海域,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冬季盛行西北风,经过海洋时湿度加大,故西坡冬雨较多。 答案: 8.C 9.C 某校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分析了各种气候类型的成因与分布关系,并进行了各种模拟演示,读图回答10~11题。 10.当黄赤交角为0°时,该小组在模拟演示中发现M地气候类型在地球上无法再找到。M地所在半球及其气候类型分别是(  ) A.北半球、地中海气候 B.北半球、温带海洋性气候 C.南半球、地中海气候 D.南半球、温带海洋性气候 11.该小组根据N地的地理位置推知该地(  ) A.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控制,炎热干燥 B.终年受副极地低气压带或西风控制,降水较多 C.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形成季风气候 D.受暖流影响,终年高温多雨 解析: 第10题,当黄赤交角为0°时,气压带和风带不会出现季节移动,因此受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形成的气候类型在地球上消失。M地位于40°附近的大陆西岸,推知为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第11题,N地与M地纬度大致相同,位于大陆东岸,应为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形成的季风气候。 答案: 10.A 11.C 12.下图中甲、乙、丙表示同一种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读图回答相关问题。 (1)该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