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流行病学-实习4队列研究.ppt

发布:2018-10-20约9.22千字共6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实习四 队列研究 刘伟新 流行病学教研室 实习目的 掌握队列研究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熟悉队列研究的处理方法 人时的计算 CI、ID 、SMR的计算及其意义。 RR、AR、AR%、PAR、PAR%等指标的计算及其意义。 复 习 队列研究是干什么的,有什么目的,关联强度指标是什么? 概 念 是流行病学研究方法之一。它将特定人群分 为暴露于某因素与非暴露于某因素或不同暴 露水平的亚组,追踪观察一定时间,比较两 组或各组的发病率或死亡率,以检验该因素 能影响发病的假设。 又称前瞻性研究、发病率研究、纵向研究、 随访研究、定群研究。 队列研究的特点: ⒈属于观察法 ⒉设立对照组 ⒊由“因”及“果”,时序合理 ⒋检验暴露因素与疾病的因果联系科学性强 队列研究的应用范围: 1.验证病因假设 2.考核疾病的防治效果 3.观察暴露因素与多种疾病相关结局的关系 4.研究疾病的自然史及其长期变动 课题一 问题1;上述研究属于何种类型的流行病学研究? 问题2:用什么指标描述各组人群的发病危险? 答案 队列研究 发病密度 课题二 问题1;上述研究属于何种类型的流行病学研究?和课题一比较,有何区别和联系。 三、队列研究的种类 过去        现在        将来     双向性队列研究 回顾性队列研究      前瞻性队列研究         暴露组    发 暴露组 发 按有无危险因素分组 病 按危险因素分组 病           情 情 非暴露组  况 非暴露组 况 前瞻性队列研究 研究开始时, 暴露因素已存在, 但疾病尚未发生 在随访过程中,可获取暴露因素变动情况 属于规模巨大的研究 历史性队列研究 研究开始时, 暴露与疾病均已发生 先追溯历史资料,研究暴露和非暴露组,然后通过各种途径查出研究对象的发病和死亡情况 历史资料的完整性和真实性将影响到研究的可行性和结果可靠性 缺乏混杂因素的资料,可能歪曲研究结果 答案 历史性队列研究(回顾性队列研究),课题一中是前瞻性队列研究。 联系:都是从靶人群中抽取一个样本,按目前或过去某个时期内是否暴露于所研究的疑似病因(暴露)或其不同的水平而将研究对象范围不同的组,观察比较各组某并的发病率或死亡率。所以研究暴露和与之相连的后发病或死亡危险的关联。两者都是随访从因到果的,在时间顺序上是一致的。 区别:研究的起点不同,前瞻性是按现在的暴露情况分组,对研究对象从现在追踪到将来,回顾性队列研究是按过去的暴露情况进行分组,从过去追踪到现在。 另外一个区别,课题二追踪了多个结局。 思考题1、历史性队列研究与病例对照研究的联系和区别? 联系:研究开始时,结果也发生;资料为历史性。 区别:研究起点是过去,由因到果,前瞻性;研究对象在过去进入队列;暴露非暴露分组;发病率或死亡率的比较。 由果到因,回顾性;病与非病分组;暴露比例的比较 主要区别是对暴露与其引起的后发病的观察时间顺序不同,回顾性队列研究的观察方向是从因到果,而病例对照的研究的观察方向是由果到因。 思考题2、队列研究和出生队列分析的区别 二者研究方法截然不同。出生队列研究只是利用特定时期内不同年龄人群的疾病资料,分析比较不同时期出生者的疾病发生或死亡情况,并非本章意义上的队列研究。 二、队列研究资料的分析 问题1、队列研究中常用的率的指标有哪些?分别适用于什么情况? 答案:队列研究常用的率的指标有累积发病率,发病密度和标准化死亡(发病)比。 累积发病率是一定观察时期内新发病例和观察期间观察人数的比值,适用于观察期内人口稳定,无人员进出的大样本的固定队列; 发病密度:是指观察期内任一时刻发生新病例概率的大小,具有瞬时频率的性质,是观察期内新发病例和观察人时的比值,适用于观察时间长、观察人群不稳定的动态队列; 标准化死亡比是指观察人群实际死亡(发病)人数和期望死亡(发病)人数的比值;说明观察人群死亡或发病是对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