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新媒体营销概论》教案新媒体负面效应及网络舆情管理.docx

发布:2024-07-21约2.69千字共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

PAGE1

新媒体营销概论

授课教师

专业(学科) 新媒体

教学课题

新媒体负面效应及网络舆情管理

学时安排

2学时(90分钟)

教学年级

所选教材

一、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

了解新媒体所带来的几个方面的负面影响

了解如何应对网络舆情并对其进行调控

2、能力目标

掌握新媒体所带来的几个方面的负面影响

学会如何应对网络舆情并对其进行调控

3、德育目标:

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

增强学生学习自信和主动性;

提倡试错并勇于承受挫折;二、学习重点及难点

学习重点:网络舆情的应对及调控学习难点:如何应对负面舆论

三、教学问题预测

1、学习过程中学生可能存在倦怠情绪、积极性不高;

2、学生在学习如何吸引种子用户的过程中不能正确的理解。四、教学问题解决方案

1、教师在课堂中应随时给学生反馈,引导学生不断反思;

2、引入课堂测验以及平时分制度;五、学习者特征分析(教师填写)学习特点:

学习习惯:

交往特点:六、教学资源

1、教学PPT;

2、参考资料:

新浪微博 人民日报官方微博 8月8日晚发布。

蒲红果.说什么怎么说:网络舆论引导与舆情应对.北京:新华出版社,2013.七、预习成果展示

请大家分享自己所了解的新媒体的负面效应

八、教学项目(任务)设计1、阅读案例,进行案例分析

2、进行师生互动和课堂讨论

九、教学结构流程的设计

教学学习环节目标

教学内容参考导语

项目任务教法学法

设计意图 时间教学资源

大家好。上节课我们一起探讨的【教法学法】问题大家还记得吗? 教师讲述

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可采取提问方式1.正因为人的注意力从线下转移进行

到了线上,从传统媒体转移到了网络新媒体,企业的广告投放也必须从传统媒体转移到互联网新媒体。

前节 2.新媒体运营并非一定要自己开 10

回顾 微博、开微信,和别人进行合作,利

用别人的新媒体流量为自己的产品引流也是非常合适的。

要对新媒体有全局性的把握,对不同的新媒体都要有了解,要创造接触和建立合作的可能。

越是有优质流量,越要精心策划爆款话题,形成口碑社交传播效应。

本节课我们将开始学习第五章新【教法学法】 【设计意图】媒体负面效应及网络舆情管理的内 引导学生进入本培养学生勤于思容,带领大家了解新媒体所带来的几课学习 考的习惯

个方面的负面影响,以及如何应对网

络舆情并对其进行调控。

我们总说新媒体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它不仅仅是给我们提供了很多便利,同时也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就

课程 像现在,有多少人每天玩手机的时间 5

导入 超过3小时?有多少人写东西的时候

习惯百度找模板?有多少人会误信网上的谣传?

(师生互动,视课堂情况进行1-3个数量不等的提问)

对,新媒体的负面影响有很多,因此如何调控这些负面舆论,如何应对就是我们本节课将要一起来学习的。

1.新媒体对阅读习惯的影响 【教法学法】

阅读方式方面受到的影响,教师讲解习惯于从网络获得新闻及相关信息

多浮与浅阅读,高质量阅读内容到达受众很难

写作习惯受到的影响,查阅知识工具书的习惯变为了通过搜索引擎查目标找资料然后复制、粘贴。

1 2.新媒体对人际交往的影响

(1)传统的书信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微信语音;

能力 (2)传统的面对面的交流方式也

输入目标被QQ、微信视频交流所取代; 35

1 (3)习惯了这种超时空联系方

式,节假日网上铺天盖地的祝福都是

套路话语言

(4)部分人过于依赖网络,视力

德育下降、颈椎病等各种健康问题,更有

目标严重的甚至会导致抑郁症和孤独症

1 等。

3.新媒体对社会安定的影响

新媒体的先进性为犯罪分子提供了更先进、更隐秘的犯罪渠道

网络销售中常见各种夸大其词的虚假宣传,欺骗消费者甚至侵害消费者权益

课堂讨论: 【教法学法】 【设计意图】

你在新媒体阅读方面受标题影响 引导学生积极思培养学生观察生吗?你订阅过文字内容质量高的微信考 活的态度

公众号吗?你最近阅读的小说是网络

小说还是经典小说?你写文章依赖搜索引擎吗?

输出2.你有过消息提醒干扰学习或工作

的经历吗?你有熬夜玩游戏导致影响第二天工作或学习的经历吗?你怎样看待以上现象?

新媒体是拉近了人和人的距离,还是让人和人的互动变得高频但廉价了?你能举例说明你的观点吗?

……….. 【教法学法】

刚才,我听取了大家的答案,大教师应当根据学反馈 家的回答都有你们自己的思考。新媒生总结的情况进

体在带来便捷和发展的同时,也产生行评价。

了很多负面效应。

我们可以看出,新媒体极大促进【教法学法】了人类社会的传播和互动,带给人们教师总结

传递信息的便捷和自由,但新媒体也

反思 因为传播渠道多,扩散速度快,导致一些低俗的信息、网络谣言快速传播,一些侵犯知识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