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分光光度测铁含量.doc

发布:2016-04-12约3.62千字共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实验8 分光光度法测铁 一、教学要求 1、练习使用移液管、容量瓶 2、掌握用磺基水杨酸显色法测定铁的原理和方法。 3、掌握722型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方法。 二、预习内容 1、了解722型分光光度计构造 2、掌握722型分光光度计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3、查出不同pH值时,Fe3+与磺基水杨酸形成配合物的情况; 4、理解工作曲线的制作及意义; 5、容量瓶和移液管的规格、使用; 三、基本操作 1、容量瓶的使用 (1)定义: 容量瓶是一种细颈梨形平底玻璃瓶,主要用于配制准确浓度的溶液或定量的稀释溶液。 (2)使用前检漏: 加水至标线附近,盖好瓶塞后,左手用食指按住塞子,其余手指拿住瓶颈标线以上部分,右手指尖托住瓶底,将瓶倒立2分钟,如不漏水,将瓶直立,转动瓶塞180°,再倒立2分钟,如不漏可使用。(使用中,玻璃塞不应放在桌面上,以免玷污,操作时可用一手的食指和中指夹瓶塞的扁头,当操作结束后随手将瓶盖盖上,也可用橡皮筋或细绳将瓶塞系在瓶颈上)。 (3)洗涤: 一般先用自来水洗,最后用蒸馏水水洗3次备用。 (4)定量稀释溶液: 用移液管移取一定体积的溶液于容量瓶中,加水至距标线约1cm处,等1~2分钟,使附在瓶颈内壁的溶液流下后,再用滴管滴加水至弯液面下缘与标线相切,然后盖上瓶塞,左手用食指按住塞子,其余手指拿住瓶颈标线以上部分,右手指尖托住瓶底,将容量瓶倒转,使气泡上升到顶,使瓶振荡,正立后再次倒转进行振荡,如此反复15~20次以上,使瓶内溶液混合均匀。 (5)溶液的配制: 将准确称量的待溶固体置于小烧杯中,加水溶解,然后将溶液定量转入容量瓶中。定量转移溶液时,右手拿玻璃棒,左手拿烧杯,使烧杯嘴紧靠玻璃棒,玻璃棒的下端靠在瓶颈内壁上,使溶液沿玻璃棒和内壁流入容量瓶中,烧杯中溶液流完后,将烧杯沿玻璃棒向上提,并逐渐竖直烧杯,将 溶液的转移 容量瓶的拿法 玻璃棒放回烧杯,用洗瓶冲洗玻璃棒和烧杯壁数次,将洗液用如上方法定量转入容量瓶中,定量转移完成后就可以加蒸馏水稀释,当蒸馏水加至容量瓶鼓肚的四分之三处时,塞上塞子,用右手食指和中指夹住瓶塞,将瓶拿起,按同一方向轻轻摇转,使溶液初步混合均匀(注意不能倒转),继续加蒸馏水至距标线约1cm处,等1~2分钟,使附在瓶颈内壁的溶液流下后,再用滴管滴加水至弯液面下缘与标线相切,然后盖上瓶塞,左手用食指按住塞子,其余手指拿住瓶颈标线以上部分,右手指尖托住瓶底,将容量瓶倒转,使气泡上升到顶,使瓶振荡,正立后再次倒转进行振荡,如此反复15~20次以上,使瓶内溶液混合均匀。 2、722型光栅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方法 (1)使用仪器前,使用者应该首先了解本仪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以及各个操作旋钮之功能。在未接通电源前,应该对仪器的安全性进行检查,电源线接线应牢固。通地要良好,各个调节旋钮的起始位置应该正确,然后再接通电源开关。 仪器在使用前先检查一下,放大器暗盒的硅胶干燥筒(在仪器的左侧),如受潮变色,应更换干燥的蓝色硅胶或者倒出原硅胶,烘干后再用。 (2 )将灵敏度旋钮调置“1”档(放大倍率最小)。 (3)开启电源,指示灯亮,选择开关置于“T”,波长调至测试用波长。仪器预热20分钟。 (4) 打开试样室盖(光门自动关闭),调节“0”旋钮,使数字显示为“00.0”,盖上试样室盖,将比色皿架置与蒸馏水校正位置,使光电管受光,调节透过率“100%”旋钮,使数字显示为“100.0”。 (5) 如果显示不到“100.0”,则可适当增加微电流放大器的倍率档数,但尽可能置低倍率档使用,这样仪器将有更高的稳定性。但改变倍率后必须按(4)重新校正“0”和“100%”。 (6) 预热后,按(4)连续几次调整“0”和“100%”,仪器即可进行测定工作。 (7) 吸光度A的测量按(4)调整仪器的“00.0”和“100%”,将选择开关置于“A”,调节吸光度调零旋钮,使得数字显示为“.000”,然后将被测样品移入光路,显示值即为被测样品的吸光度值。 (8)浓度C的测量:选择开关由“A”旋置“C”,将已标定浓度的样品放入光路,调节浓度旋钮,使得数字显示为标定值,将被测样品放入光路,即可读出被测样品的浓度值。 (9) 如果大幅度改变测试波长时,在调整“0”和“100%”后稍等片刻,(因光能量变化急剧,光电管受光后响应缓慢,需一段光响应平衡时间),当稳定后,重新调整“0”和“100%”即可工作。 (10) 每台仪器所配套的比色皿,不能与其它仪器上的比色皿单个调换。吸水纸将附着在比色皿外壁的溶液擦干,切勿动作太重,以免透光面产生划痕。手只能拿比色皿的毛玻璃面; (11)为防止光电管疲劳,不测定时,将比色皿的暗箱盖打开。连续使用时间不得超过2h,最好间歇半小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