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气候的基本特征-教案(商务星球版八年级上册).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
PAGE 5
2-4 气候的基本特征(第1课时)教案
【课题】八上第二单元 气候的基本特征(第1课时)
【课型】新授课
【课标要求】
●运用图文资料说出我国季风气候显著的这一主要特征。
【教学目标】
1、运用中国冬、夏季风示意图,说出冬季风和夏季风的源地、风向、性质及影响范围的大小。(重点)
2、运用中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布图,说出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布,并知道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重点)
3、培养学生能辩证的分析事物的能力和世界观,即分析季风气候的有利(主要对于农业生产)和不利(不稳定、旱涝等)影响。
【教学模式】问题导学、讲练结合。
【教学方法】启发诱导、读图思考、小组讨论法。
【教具准备】冬、夏季风图、我国的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图、中国地形图、(一点通)季风气候显著.flv。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旧知回顾
导入新课
诊断提问:
1、我们七年级学习的《世界最大的季风气候区》中亚洲气候有哪三大特征?
2、世界上季风气候最典型、分布范围最广的大洲是哪一?
归纳小结:亚洲的季风气候显著,中国作为亚洲第一大国,季风气候在我国的分布状况如何呢?对我国产生怎样的影响?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
回顾旧知思考回答:
气候复杂多样
季风气候显著
大陆性气候强
2、亚洲
回顾七年级学生学过的亚洲气候知识导入新课,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减轻学生的畏难情绪,养成温故知新的好习惯。
知识铺垫
承转过度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你对季风是怎样理解的?
提示:冬季,夏季你上学的路上分别迎着什么风向?它们有何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小结:一年内盛行风向随季节有显著变化的就是季风,受季风影响而形成的气候叫季风气候。
谈谈自己理解的季风
一年内盛行风向随季节有显著变化的就是季风
冬季偏北风,寒冷干燥;
夏季偏南风,暖热湿润。
地理就在我们身边,谈谈自己理解的季风,为下面进一步学习做铺垫。
对比分析
知识拓展
基础应用
指导学生读“36页图2.12,阅读37页材料”分析归纳比较冬、夏季风的特点,分两大组合作学习并完成36页“读图”,
1、比较我国冬、夏季风的差异,完成下表
季风类型
来源地
风向
冷暖、干
湿状况
影响范
围大小
冬季风
夏季风
2、根据上表,总结我国气候的第一个主要特征是?
归纳小结:我国大部分地区冬夏的风向更替明显:冬季主要吹偏北风,其特点是寒冷干燥;夏季主要吹偏南风,其特点是温暖湿润。
知识拓展:撒哈拉,它是世界上最大的一片沙漠,这里是一眼望不到边的漫漫黄沙,单峰驼似乎是这里的主人。世界上的大沙漠,几乎都分布在了南北纬15-30度附近,这个纬度带是世界著名的荒漠地带。
我国的这个纬度,正是江南地区。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描述这里为:“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里西部是森林茂密,东部是阡陌纵横,一片繁荣景象。都在同纬度地区,是什么造成了如此大的差异?是谁给我们的江南地区披上了绿装呢?
小结:我国江南地区深受夏季风的影响,我国气候最突出的一个特征就是季风气候显著。
练一练
1、影响我国的夏季风来自于 ( )
A.北冰洋和太平洋 B.大西洋和印度洋 C.大西洋和太平洋 D.太平洋和印度洋
2、能给我国带来大量降水的季风是 ( )
A.西北季风 B.东北季风
C.西南季风D.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
读图—分析—归纳比较冬、夏季风的特点。
1、分组合作讨论完成表格(每组代表回答):
冬季风:陆地-偏北风-寒冷干燥-大。
夏季风:海洋-偏南风-温暖湿润-较小。
2、季风气候显著
思考讨论回答:
我国江南地区深受夏季风的影响
抢答:
D
D
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归纳”三部曲的地理学习方法的养成以及采用对比法学习地理的能力。
通过知识拓展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通过“练一练”的设计,达到巩固本节课重点知识的目的,也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承转过度
我们把受夏季风影响明显的地区成为季风区,受夏季风影响不明显的地区成为非季风区。那么,季风区的范围具体包括哪些地区呢?
讨论探究
指导学生读图2.13读“我国的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图”,并配合“中国地形图”,分组讨论完成下列问题:
1、要求学生明确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概念。
2、找出季风区与非季风区(说范围)
3.描画并说出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是由哪些山脉组成的
4、这条界线与哪条年降水量线大致吻合?
5、季风区面积大还是非季风区面积大?
6、既是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又是二、三 阶梯分界线上的山脉的名称什么?
小结:
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为界分为季风区(以东)与非季风区 (以西),季风区降水多,非季风区降水少。我们处在季风区。
读图—分析—归纳季风区与非季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