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培训课件--中医养生食疗徐.PPT

发布:2016-10-29约4.72千字共3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1)、时令饮食禁忌。 孙思邈曰:春少酸增甘,夏少苦增辛,秋少辛增酸,冬少咸增苦,四季少甘增咸。 (2)、食物属性相克禁忌。 例如西瓜忌羊肉,鲜鱼忌甘草,豆腐忌蜜糖,狗肉忌绿豆,甲鱼忌花菜,生葱忌蜂蜜,鸭肉忌李子,香蕉忌地瓜,柿子忌螃蟹等等。 (3)、生病期间的饮食禁忌。 如患有疔疮的病人应忌食猪牛肉、鸡血、南瓜、芥菜之类的所谓“发物”(能加重病症或引起旧病复发的食物);口腔糜烂的病人要少吃炒、炸类食物;腹泻、痢疾的病人应忌食油腻和不易消化的食物,以免加重病情。 久病之人要忌食猪头肉、母猪肉、鹅肉、鱼腥类;胃脘胀满、呕吐恶心之人,要少进甜食; 疮痛肿毒病人,应忌羊肉、蟹、虾以及辛辣刺激性食物; 凡有出血现象的患者,应忌辛辣食物; 咳喘痰多的患者,应忌酸涩之物,如杨梅、石榴、樱桃、梅、杏、李、山楂、木瓜等; 痢疾后,要忌饱食及甘甜、滑利、生冷、瓜果,动物血等。 肥肉有滑肠作用,故大便稀薄者莫多吃; 公鸡性热,有热性病的人则不当食; 柿子最寒,脾胃虚寒之人不宜食; 荔枝热性大,内热较盛的人不宜多吃。 生活富裕了更不能胡吃乱吃,随心所欲,不能每天用自己的牙齿给自己挖坟墓而不自知。 炒菜油盐少放点,口味别咸清淡点, 戒烟限酒自觉点,体重腰围控制点, 伸腰伸腿勤动点,鲜菜水果多吃点, 五谷大豆杂食点,开水牛奶多喝点, 肥肉荤油少吃点,精神愉快放松点, 调理脾胃重视点,吸收营养多一点, 休息睡眠充足点,日便一次通畅点, 优美音乐多听点,个人卫生良好点, 血压心率常测点,勤看医生定时点, 要想生活滋润点,防治知识多懂点, 思想态度重视点,行动改变紧跟点, 养成习惯坚持点,身体健康长寿点。 中医经络养生 饮水与养生 饮茶与养生 饮酒养与生 课程预告 关键的两个字: 坚 持 酸:有收敛、固涩作用,凡久泻、多汗、虚汗、多尿、遗 精、滑精、女子带下等病情,吃酸味最为有益。 苦:能泻火、燥湿,对于内有实火、湿热之人,多食有益。 甘:有补益强壮作用,凡气虚、血虚、阴虚、阳虚皆宜。 辛:能宣散,能行气,通血脉,对感受风寒的人,或受凉 后胃胀腹胀,气滞不畅的人最为有益。 咸:多为海产品及某些肉类,如海蜇味咸,有清热、化痰、 消积、润肠作用,对痰热咳嗽、小儿积滞、大便燥结 者,食之最宜。 中 医 养 生 国医弟子 徐主任 上古之人,其知道者,……,饮食有节,……,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黄帝内经》对饮食的认识 孙思邈------ 唐代养生家,被后世尊称为“药王”,享年141岁,对道、佛、医都有很深的研究。 安生之本,必资于食, 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存生。 四气:寒、热、温、凉 寒、凉食物适用于热性体质和病证(阳胜或阴虚)。其作用主要是疏散风热、清热泻火、凉血解毒、平肝潜阳等。 寒性食物:淡豆豉、苦瓜、藕、甘蔗、柿子、茭白、蕨菜、 紫菜、海藻、海带、竹笋、西瓜、甜瓜、香蕉。 凉性食物:小米、大麦、绿豆、小麦、荞麦、茄子、白萝 卜、冬瓜皮、丝瓜、油菜、菠菜。 温、热食物则适用于寒性体质和病证(阴胜或阳虚)。其主要作用是温里散寒,助阳益火、活血通络、行气解郁、芳香开窍等。 温性食物:高粱、糯米、韭菜、生姜、葱、香菜、油 菜子、韭子、大蒜、南瓜、木瓜、醋。 热性食物:芥子、鳟鱼、肉桂、辣椒、花椒、胡椒、 生姜、葱白、香菜、红茶、白酒等 平性食物介于寒凉和温热之间,适合于一般体质,或寒、热病证均可,多用作营养保健。 食物的“五味”学说 酸:有收敛、固涩作用; 苦:能泻火、燥湿; 甘:有补益强壮作用; 辛:能宣散,能行气,通血脉; 咸:有清热、化痰、消积、润肠作用; 五行属性归类表 二、饮食养生的原则 1、合理调配 没有任何一种食物,含有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素。 “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 在许多地方,人们只有吃饱、吃好的概念。 早餐“凑合”或不吃,没有动物蛋白或大豆蛋白。 合理调配要粗细粮混食,做到粗粮细做,干稀搭配;副食最好荤素搭配。 2、五味调和 所谓五味,是指酸、苦、甘、辛、咸。 如酸味有敛汗、止汗、止泻、涩精、收缩小便等作用,像乌梅、山楂、山萸肉、石榴等; 苦味有清热、泻火、燥湿、降气、解毒等作用,像桔皮、苦杏仁、苦瓜、百合等; 甘味有补益、和缓、解痉挛等作用,如红糖、桂圆肉、蜂蜜、米面食品等; 咸味有泻下、软坚、散结和补益阴血等作用,如盐、海带、紫菜、海蜇等; 辛味有发散、行气、活血等作用,如姜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