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中学计算机教师培训中的几点思考 王淑美..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关于农村中学计算机教师培训中的几点思考
王淑美 蒙城县教师进修学校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渗透,对农村中学计算机老师水平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农村中学计算机老师的培训,也得到重视和广泛开展。在培训过程中,笔者发现在教师、学校和培训三方面,都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大大制约了培训的有效性和连续性。本文就农村中学教师培训出现的问题,作了进一步思考和探析,以期对以后的工作有所帮助。
关键词:农村中学教师;计算机培训;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渗透,对农村中学计算机老师水平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农村计算机教师是农村信息化进程的桥头堡,因此对他们进行行之有效的培训,也越来越得到重视和广泛开展。在培训过程中,笔者发现在教师、学校和培训三方面,都存在这样、那样严峻的问题,大大制约了培训的有效性和连续性。本文就农村中学教师培训出现的以上三方面问题,作了进一步思考和探析,以期和同行交流,使以后工作更有效开展。
一、在教师方面,“软件”上先天不足
(一)培训教师素质不高,难以适应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
1.农村中学计算机教师的文化素质不高。
由于各种原因,有些地区农村中学老师配置很复杂,有转业的、有调岗的、有民办教师转正的,作为不被重视的计算机学科教师,配置更是五花八门,甚至有电脑都不会开的教师。由于农村中学教师的知识结构比较老,文化素质不高,在接受培训时,对计算机的知识很难领会、接受,更别谈灵活运用和创新了。有相当一部分人,培训到最后,就会开关机,上网打个牌,这些不仅给影响了培训的进程和效果,对教育资源更是一种变相的浪费。
2.农村中学计算机教师的专业素质不高。
在农村中学,由于计算机不纳入中考的范畴,因此普遍得不到重视,计算机教师更是“人尽可为”,随便一个教师都可“客串”,要找一个专业计算机老师,可谓难上加难。除了学校不重视,由于农村环境相对艰苦,也很少有计算机专业的教师愿意下乡。在农村中学,计算机专业教师成了“真空”地带。以上两种原因相互催化,形成了当前农村计算机教师专业素质不高的现状,给教师培训出了一道大大的难题。
(二)培训教师认识不足,难以全身心投入到培训中来
1.部分农村计算机教师是“被学习”,培训中三心二意
由于县城学校的膨胀,以及私立学校的迅猛发展,农村的生源流失严重,农村中学年复一年缩水。这就造成学生少教师多,部分教师没课带。于是,这些没课带的教师临时受命,扮演了计算机教师的角色,参加培训。他们有些人甚至没碰过计算机,至多。打个牌、玩玩游戏,忽然进入专业的计算机学习,效果可想而知。
2.学科的在农村学校的“放羊”,让培训者心有旁骛
农村中学,计算机科就是玩的课,从上到下都不重视,计算机教师也养成随波逐流的意识。他们认为国家对教师教育技术素养的要求距离农村教师还很遥远,把这一轮培训等同于以前的信息技术培训,认为学得太早,用处不大,以拿到证书为目的,考前突击学习,没有深刻领会到这一轮培训的深远意义,特别是这一轮培训中新课程理念的运用和渗透对教师专业发展和推进素质教育的促进作用认识不足。
二、在培训方面,“硬件”上后继乏力
(一)培训资金紧张,辅助设备很难满足实际需求
1.培训机构资金紧张
经费匮乏问题是制约农村中学计算机教师培训深入开展的“瓶颈”。财政只能维持骨干教师或青年教师的培训,难以顾及广大农村计算机教师。经费不平衡、财政困乏等问题后随之而来的是,用于农村计算机教师的辅助设备捉肘见襟,以及参加培训教师的“缩水”。从某种意义上讲,经费问题是阻碍农村中学计算机教师培训步伐的关键因素。
2.农村学校资金紧张
农村中学每年的资金有限,而且大都用于教学和学校建设,对计算机教师的培训、进修心有余而力不足,更别说改善学校的电脑室等设备了。因此,对于农村中学计算机教师,培训如同空中花园,很美好,却靠想象完成的。难得有培训机构的培训,由于学校计算机硬件跟不上,学了也无用武之地,也就心不在焉了。
(二)培训缺乏连续性与创新性,流于形式
由于培训机构和学校的资金紧张,在农村计算机老师培训的范围和深度上,都浅尝则止,却少连续性。往往是“吃上顿没下顿”,这次培训了,下次还不知猴年马月呢。这种“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培训模式,不仅不利于培训教师对知识的巩固和深化,使教师只是学些皮毛,难以形成能力,并创新性地进行运用,更使培训流于形式,使参训教师在认识上不重视培训活动,养成“当天和尚撞天钟”的意识,最终使培训形同虚设。
(三)培训的评价上,没有有效的标准
在农村计算机教师培训中,出现重考试、轻培训,培训中重结果、轻过程的现象。一些教师只希求考试过关,培训者如同嚼蜡。再加上缺少有效的培训过程性评价和培训质量监管,使“培训”偏离了主题和宗旨。特别是“通过培训的过程性评价才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