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复习专题】第13辑:文学类文本阅读题型分类指导-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高频考点梳理与训练.pdf
【语文复习专题】第13辑:文学类文本阅读题型分类指导-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高频考点梳理与训练
第7辑:文学类文本阅读型题分类指导
一、开头句子或段落作用类试题
【提问方式】
1、文章开头某句,在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2、文章开头着力描写某某内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文章为什么要从某某内容写起?
【考点解析】
开头的句子或段落的表达效果,一般要从思想感情、篇章结构、语言表达三个方面考虑。优秀的开
头,在思想感情方面往往能达到“奠定情感基调”、“强调文章主旨”的效果;在篇章结构方面往往能达
到“提纲挈领”、“为下文铺垫”、“埋下伏笔”、“制造悬念”等效果;在语言表达方面,常常能使文
章“生动形象”、“引人思考”、“促人联想”、“激发兴趣等.只要掌握了这些角度,在解答这类题目
时,就可以循路识真,找到合理的答案.
【技法点击】
在面对一个具体的有关开头的考题时,我们可以有这样的思路:这个开头有没有使用什么手法?这个
开头有没有什么异常之处?这样的手法或异常之处的使用或出现,要表达什么?作者达到这样的表达目的
了吗?在具体组织答案的时候,一般就可以按“什么手法”加“什么作用的形式来表达.
【实例展示】
1、黄河入海流(李康美)
冰雪融化成水滴,水滴聚成了河流,一滴一滴的水珠,竟然汇成了滔滔流淌的大河,在人类生活的舞台
上,大自然才是最伟大的导演。
……
问题:第1段对文章内容的表达有什么作用?
提示:文章共10段,2至10段从黄河的上游写起,写众多支动脉“友好”地融入黄河,相依相偎向东
流去,最后写黄河在入海时的平静和博大,展示了黄河勇于消亡、走向浩瀚的形象。
答案:领起全文内容,概括了黄河凝聚壮大的成长历程,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生命奇观的惊奇
与赞叹。
2、春天就要来了(杰夫·伦尼凯)
1/10
第1页共10页第1页共10页
【语文复习专题】第13辑:文学类文本阅读题型分类指导-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高频考点梳理与训练
几乎一个礼拜,在威斯康星我的木屋这一带,气温始终不超过零度。
一眼看去,造化对这样的深冬似乎不怎么照顾。森林简直像一幅粗略的蚀刻版画──荒凉、死寂、
暗淡.含蓄的美景还是有的──白雪点缀松树枝梢,雪地反映浅蓝的月色。但是深冬如此,你所寻找的与其
说是美景,不如说是有什么征兆暗示春天未被遣忘。
问题:文章开头两段对气温和森林的描写,在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提示:文章第3段写道:“造化应付严寒的实际方法,几乎像古老传说一样神奇。冬天给野生动物两
大选择:若不搬家就得苦撑。”然后以下12段具体展现各种动物对付严冬、迎接春天的办法,赞美生命的
顽强。
答案:温度始终不超过零度,森林也是荒凉和死寂的,这样描写刻画了冬天动物们生存条件的恶劣,
为后文描写动物们不同的过冬方式作铺垫,暗示了文章的主旨,赞美了生命的顽强.
二、结尾句子或段落作用类试题
【提问方式】
1、文章最后写到了某某内容,这写有什么作用?
2、能否删去最后一段?为什么?
【考点解析】
末段的作用一般是总结全文,点明题旨,深化中心,呼应开头,或兼而有之。有时候,试题只针对最后
一句发问,这一句偏偏又很含蓄,一眼看不透,即同学生们说的“看不懂”.那么,“看不懂”正是写这一
句的作用,即委婉含蓄,意在言外,发人深省.此外,既然这一句放在末尾,又被命题人相中,那么,根据
“卒章显其志”的传统技法,说明它可能与揭示主旨有关,只不过因其含蓄,所以它的作用不再是点明题旨,
而是暗示主题。除了上述两点,最后一句往往还具有强化作者感情的作用。
【技法点击】
首先要考虑结尾跟主题的具体关系,是总结全文还是点明题旨,是深化中心还是呼应开头,要结合内
容作具体分析,不可滥用术语.除考虑与主题的关系而外,还要考虑是否含蓄,是否具有强化情感的作用。
总之,思考要细致而全面,不可粗疏。
【实例展示】
1、另一片天空(韩少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