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当代中国的外交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docx
第14课当代中国的外交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第14课当代中国的外交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第14课当代中国的外交
2.教学年级和班级:2024-2025学年高中一年级(1)班
3.授课时间:2024年10月15日
4.教学时数:1课时(45分钟)
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通过对当代中国外交政策的了解,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素养。
2.增强学生的国家意识和文化自信,理解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培养学生的国家认同感。
3.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通过分析中国外交政策的发展变化,提高学生的历史分析和现实关照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当代中国外交政策的发展历程:详细讲解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外交政策从“一边倒”到“乒乓外交”,再到改革开放后的多边外交,以及新时代的外交政策特点,强调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角色变化和战略调整。
-中国的外交成就:突出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积极作用,如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参与全球治理等,让学生理解中国外交政策的实际效果。
-当代中国外交的基本原则:强调独立自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利共赢等核心原则,让学生掌握中国外交的基本立场。
2.教学难点
-中国外交政策的形成背景:分析中国外交政策形成的国内外背景,如国际政治格局变化、中国国内政治经济状况等,这些背景知识较为复杂,学生可能难以理解。
-举例:讲解1950年代中国与美国的关系变化时,需详细介绍朝鲜战争的背景及其对中国外交政策的影响。
-中国外交政策的具体实施策略:如何在实际操作中运用外交原则和策略,如外交谈判、危机处理等,这些内容较为抽象,学生可能难以把握。
-举例:讲解“乒乓外交”时,需要详细解释通过体育交流来改善国际关系的策略及其背后的外交智慧。
-当代中国外交面临的挑战:分析中国外交在全球化背景下面临的新挑战,如地缘政治竞争、贸易保护主义等,这些内容对学生来说较为陌生。
-举例:在讨论中美贸易战时,需分析其对两国关系及中国外交政策的影响,帮助学生理解当前国际形势的复杂性。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系统讲解当代中国外交的发展历程、成就和原则,确保学生掌握基础知识。
2.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中国外交政策的具体案例,促进学生深入理解和批判性思考。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外交事件或政策,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外交概念和策略。
教学手段:
1.多媒体展示:使用PPT展示外交历史图片、视频资料,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吸引力。
2.网络资源: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如外交部门的官方网站,查询最新外交动态,提高学生的信息检索能力。
3.互动平台:利用教学软件或在线平台,进行课堂问答和互动讨论,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引起学生对当代中国外交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知道中国外交政策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吗?”
-展示一些关于中国外交的新闻图片或视频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中国外交的魅力和重要性。
-简短介绍当代中国外交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当代中国外交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让学生了解当代中国外交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和原理。
过程:
-讲解当代中国外交的定义,包括其主要目标、原则和策略。
-详细介绍当代中国外交的组成部分,如外交部门、外交政策、外交活动等。
-通过实例或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当代中国外交的实际应用和作用。
3.当代中国外交案例分析(20分钟)
目标: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当代中国外交的特性和重要性。
过程:
-选择几个典型的当代中国外交案例进行分析,如“一带一路”倡议、中美贸易战等。
-详细介绍每个案例的背景、特点和意义,让学生全面了解当代中国外交的多样性或复杂性。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案例对实际生活或学习的影响,以及如何应用当代中国外交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当代中国外交的未来发展或改进方向,并提出创新性的想法或建议。
4.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当代中国外交相关的主题进行深入讨论,如“中国与联合国的关系”。
-小组内讨论该主题的现状、挑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