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经后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心得.doc

发布:2018-01-31约2.73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经后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心得 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 泌尿外科 云南昆明 650011 摘要:目的:探讨经后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的心得体会。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的肾上腺手术患者,将其分为经后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组(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42例。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情况、并发症情况、住院时间。结果:经后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均取得成功,未有患者中转开发性手术。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开始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观察组患者出现1例皮下气肿,未有出现肝、脾、肾的损伤,术后未出现切口感染。对照组有5例患者出现切口感染。结论:经后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可以减少住院时间,不失为一个良好的选择。 关键词:经后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 肾上腺肿瘤以两性为主,手术治疗是主要的方式,一般预后较好。经腹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是治疗肾上腺肿瘤的常用方法,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得到了广泛的使用。近年来对后腹腔镜技术研究的深入,经后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RA)使用越来越多,成为治疗肾上腺肿瘤的新的选择[1]。笔者对我院采用经后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的治疗体会进行了探讨,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的肾上腺手术患者89例,包括肾上腺腺瘤42例,嗜铬细胞癌15例,肾上腺髓质脂肪瘤5例,患者在术后经病理诊断确诊。将其分为经后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组(观察组)47例和传统开发性手术(对照组)42例。患者在入院后接受血尿常规、彩色超声、CT、肾上腺生化、凝血功能检查,积极控制原发疾病。观察组男29例,女18例,年龄29-71岁,平均年龄(36.8plusmn;7.0)岁,肿瘤直径0.9~7.8cm,平均直径(2.9plusmn;1.5)cm。对照组男22例,女20例,年龄31-73岁,平均年龄(37.0plusmn;7.5)岁,肿瘤直径0.7~7.9cm,平均直径(3.1plusmn;1.6)。 1.2 治疗方法 观察组患者接受经后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治疗,患者在全麻下取健侧卧位,取腋后线和第十二肋缘作切口2cm,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钝性分离肌肉层和腰背筋膜,用手指扩张出腹膜间隙,用注射器注入气体500ml,建立后腹腔的操作空间。在腋后线第十二肋缘与腋中线髂嵴上2cm处置入10mm的Trocar套管,置入腹腔镜,建立人工气腹。在腋前线肋缘下方置入5mm的Trocar套管。打开Gerotas筋膜,游离到肾上极,压迫肾脏,暴露肾上腺,游离肾上腺肿瘤,并沿包膜切除,或根据情况切除肾上腺。术后放置引流管,缝合切口。对照组手术方式为在上腹部行横切口,长度15~25cm,切开皮肤和皮下组织,推开肝脏及胆囊,暴露十二指肠肠环,在肠环的上缘切开后腹膜,剥离脂肪,辨识并打开Gerota筋膜,显露肾脏,触及肾上腺,将十二指肠和胰头拉向上方,分离下腔静脉及肾上腺中心静脉。向右拉肾上腺,切除肾上腺肿瘤。 1.3 比较指标 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情况、并发症情况、住院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plusmn;标准差)表示,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采用检验对率进行比较。Plt;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及住院情况 经后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均取得成功,未有患者中转开发性手术。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开始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数据见表1。 2.2 并发症情况 观察组患者出现1例皮下气肿,未有出现肝、脾、肾的损伤,术后未出现切口感染。对照组有5例患者出现切口感染。 3 讨论 采用传统开放性手术治疗肾上腺肿瘤,手术切口较大,需要将肌层多层切断,患者术后恢复较慢,不容易接受。经腹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在临床上应用成熟,微创技术经验逐步累积,成为治疗肾上腺肿瘤的金标准[2]。近年来有学者探索了经后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的手术方式,认为可以不通过进入腹腔来进行手术,减少腹腔各种并发症的发生,这种手术方式对有腹腔外伤史或者有手术炎性粘连的患者应用价值较高[3]。笔者在术中体会到,经后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的肾上腺暴露充分,通过系统成像的方法,使术者对组织结构的观察更直观,操作准确性得到提高,同时也减少了术中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