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24-2025学年四川省宜宾市高一上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发布:2025-03-25约2.82万字共3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

PAGE

PAGE1

四川省宜宾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75分钟总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号、姓名、班级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公元前110年,南越发生叛乱,济北相韩千秋自告奋勇率2000人前往平叛,奋勇战死。汉武帝表彰其“虽未成功,亦军锋之冠”。公元前99年,其子韩延年随李陵抗击匈奴,在突围中不降战死,汉武帝再次表彰。《史记》《汉书》也都分别记载了韩氏父子的事迹。这表明汉代()

A.推崇忠诚勇武的精神 B.实行崇武抑文的政策

C.注重强化民族认同感 D.重视官方修史的内容

【答案】A

【解析】

据本题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朝时期(中国)。据题意可知,韩氏父子是因为抗击匈奴而殉国,他们的事迹不仅得到汉武帝的表彰,也被记载在史书中,体现了对韩氏父子抗击匈奴行为的推崇,说明汉代推崇如韩氏父子一般忠诚勇武的精神,A项正确;汉朝时期虽然崇尚勇武,但并不抑文,排除B项;材料表明汉代推崇忠诚勇武,并不是在强化民族认同,排除C项;虽然《史记》《汉书》中记载了韩氏父子的行为,但并不能据此说明汉代重视官方修史,排除D项。故选A项。

2.史书记载东汉豪族樊宏徙居湖阳,“能治田,课役童隶,至乃开广田土三百余顷。其所起庐舍,皆有重堂高阁,陂渠灌注。”南朝谢灵运承袭康乐郡公,食邑两千户,在浙江始宁的别墅有南北二山,五个果园,还不断役使奴僮门生,凿山浚湖,兴修水渠,扩大耕地。这些状况从客观上表明当时()

A.庄园经济促进区域开发

B.采用奴隶制集体劳作的方式

C.南方生产水平超越北方

D.精耕细作开始取代刀耕火种

【答案】A

【解析】

据本题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东汉时期(中国)。根据“能治田,课役童隶,至乃开广田土三百余顷。其所起庐舍,皆有重堂高阁,陂渠灌注”可判断出东汉豪族樊宏徙居湖阳后建立了庄园,促进了当地的开发;根据“凿山浚湖,兴修水渠,扩大耕地”可知谢灵运在承袭康乐郡公后建立庄园,也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开发。综合可知这些状况表明庄园经济促进了区域开发,A项正确;东汉时期已经不再采用奴隶制集体劳作的方式,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比较信息,不能说明南方生产水平超越北方,排除C项;刀耕火种在东汉之前就已经不复存在,排除D项。故选A项。

3.901年的贡举共26人进士及第,其中年过六旬长期参加科举的曹松、王希羽等5位寒族士人上榜。唐昭宗特下诏“放老”,即免除此五人再参加吏部铨选授官的惯例,破例直接授予官职。“放老”这一对老年举子优待的政策,到宋代逐渐制度化。这一现象体现了()

A.理学思想的实践 B.选官制度的调适

C.官员素质的提高 D.门第观念的打破

【答案】B

【解析】

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据题干“唐昭宗特下诏‘放老’,即免除此五人再参加吏部铨选授官的惯例,破例直接授予官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实行科举制,通过科举考试选拔官吏,“放老”政策是对老年举子破例直接授予官职的优待的政策,体现了统治者对选官制度的调整,B项正确;宋朝产生理学,而唐朝已经出现“放老”政策,时空与本题不一致,排除A项;“放老”政策是对老年举子破例直接授予官职的优待的政策,并非通过科举考试,不能体现官员素质的提高,排除C项;唐朝仍然存在门第观念,宋朝科举制度进一步完善,门第观念被打破,排除D项。故选B项。

4.对如表解读正确的是()

人物

观点

出处

(北宋)黄庭坚

余尝熟观其风度,真视富贵如浮云,不溺于财酒色,一世之伟人也。

《跋王荆公禅简》

(南宋)朱熹

(王安石)之心固欲救人,然其术足以杀人,岂可谓非其罪?

《朱子语类》

(元)脱脱、阿图鲁主持修撰

安石以偏见曲学起而乘之……青苗、保甲、均输、市易、水利之法既立,而天下……人心日离,祸乱日起。

《宋史》

(近代)梁启超

其所施之事功,适应于时代之要求而救其弊,其良法美意(新政),至今东西诸国行之而有效者也。

《王安石传》

A.叙述的差异体现人物的多面性

B.史料类型决定考证结论

C.时代的不同描述史实各有侧重

D.价值立场影响人物的评价

【答案】D

【解析】

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