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11.图形的放大与缩小.doc

发布:2018-06-28约小于1千字共1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课 题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预计课时 1课时 主备人 江 丹 所在学校 横道河小学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认识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现象,经历在方格纸上按一定的比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的过程,掌握图形放大和缩小的方法,体会图形的相似。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理解、动手操作等数学活动体验图形放大与缩小的方法;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成功的喜悦。 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 理解图形的各边按相同的比放大或缩小,图形的大小发生变化但形状不变。 教学难点 掌握图形放大和缩小的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纸卡 学生准备 方格纸、彩笔、尺子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主 案 副 案(教师个性化修改) 一、 设疑自探 1.激趣导入。 课件出示:教材56页主题图。 师:你见过下面这些现象吗?这些现象中,哪些是把物体放大?哪些是把物体缩小?可见生活中存在许多放大或缩小的现象,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板书课题: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2.学生质疑。 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哪些问题? (问题预设: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是放大或缩小?放大或缩小后图形的形状是否发生变化?如何将图形放大或缩小?) 3.出示自探提示。 自学教材56—58页例4,思考下列问题: (1)生活中有哪些放大或缩小的现象? (2)自学例4,说一说图形放大或缩小的特点? (3)说一说,在方格纸上按一定的比把图形放大或缩小的方法。 4.学生自探。 二、 解疑合探 1.检查自学。 (1)在小组内交流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班级汇报,其他小组评价补充。 2.教师强调: (1)三角形按2:1放大后的图形,边长扩大到原来的2倍,但角度是不变的。 (2)把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后与原图形相比,形状相同,大小不同。 (3)归纳方法。 三、 质疑再探 1.学生质疑。 (问题预设:按一定的比例将图形放大或缩小时,是将图形的边放大或缩小几倍,还是将面积放大或缩小几倍?) 2.解决问题。 先由其他学生解决,解决不了的可根据情况组织讨论或教师释疑。 四、 运用拓展?后,画出的新图形的面积是多少? 板书设计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形状相同 对应的角度相同 大小不同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