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科学探究基本方法1.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科学家是怎样进行科学探究的? 探 讨 1、巴斯德探究肉汤变质的过程包括哪几个步骤?是不是必须由这几个步骤组成? 2、实验中,为什么要将放进烧瓶的肉汤再次煮沸? 3、为什么要用两个烧瓶同时做这个实验呢? 说说看,生物(比方说金鱼)的生命活动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请你像一位科学家一样,来进行探究活动: 你的问题是: 你的假设是: 你的计划是: 你准备如何实施: 你的结论是: 实 验 指 导 1、两人一组,分工合作,各尽其职。 2、测常温下金鱼的呼吸频率(可先测30秒钟的呼吸次数然后计算得出每分钟的呼吸次数。重复三次,求平均值) 3、加入冰块,测出水温,放入金鱼,同样记录三次呼吸频率。 4、对比不同温度下的呼吸频率,得出相关的实验结论。 分析、交流与讨论 根据你测得的数据,你能得出什么样的结论? 你的实验结论与作出的假设一致吗? 信息提供:我国华东地区饲养的淡水鱼类最适合在20-28℃的温度范围内生活。 尝试在生活中寻找探究的课题,交流并制定探究的方案。 科学探究并不遥远,它就在你我的周围。 科学探究的价值在于它服务于生活。 眼前与未来的世界期待你的慧眼,你的才智!科学家总是从少年中走出! * 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科学探究是人类揭开自然界的奥秘、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是科学家研究生命科学常用的方法! 如果你拥有了这些仪器,你是否就能像科学家一样探究呢? 一、认识显微镜的结构 目镜 镜筒 粗准焦螺旋 镜臂 细准焦螺旋 镜座 载物台 物镜 通光孔 遮光器 反光镜 二、学习使用显微镜 1.取镜、安放 取镜:右手握住镜臂,左手平托镜座,保持镜体直立。(特别要禁止单手提着显微镜走,防止目镜从镜筒中滑脱)。 安放:放置桌边时动作要轻。一般应在身体的前面,略偏左,镜筒向前,镜臂向后,距桌边7~10 ㎝处,以便观察和防止掉落。安放目镜和物镜。 请你指出使用显微镜操作中不规范的地方。 ①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约2厘米; ②转动转换器(转动转换器的转动板,不要用手直接推物镜),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物镜的前端与载物台要保持2厘米的距离)。 ③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便于以后 同时画图)。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通过目镜,可以看到白亮的视野。光线强时,用平面镜;光线弱时,用凹面镜。 二、学习使用显微镜 2.对光:升—转—看—调 区别对错 火眼金睛:在显微镜下观察物像时,眼睛与镜筒之相关位置应是下列哪一幅图? A B C D 3.观察:放—压—降—看—升—调 二、学习使用显微镜 试一试: ①把标本分别向左、右、上、下移动,你看到的物像分别向什么方向移动? ②在视野中看到的是什么字? ③如果看到的字偏在视野的左上方,怎样才能将它移到视野中央? ④如果是把字写在不透明的纸上,观察的结果是否相同? 4.收镜 二、学习使用显微镜 ①、实验完毕,将载玻片从载物台上取下,用纱布将显微镜外表擦拭干净。 ②、将压片夹转向后方,反光镜移动到垂直方向。 ③、转动转换器,使两个物镜位于载物台上通光孔的两侧,呈“八”字形,将镜筒下降。 ④、按取镜时的拿法,将显微镜送回镜箱,放回原处。 三、认识常用的实验仪器 金鱼的 生命活动 空气 温度 食物 水环境 …… 夏天气温会升高,深秋气温会降低,鱼的生活会不会受到影响呢? 撰写探究报告,交流探究过程和结论。 表达交流 分析所得数据、现象等实验资料,经缜密的推理。得出科学合理的结论。 得出结论 按计划进行研究,并收集所得数据、实验现象等资料。 实施计划 拟定探究计划,列出所需的材料与用具,选出控制变量,设置实验组与对照组。计划必需合理、严密、可行。 制定计划 应用已有的知识,对问题的答案提出可能的设想,并估计假设的可检验性。 作出假设 从日常生活、生产实际或学习中发现并表达与生物学相关的问题。 提出问题 基本要求 科学探究过程 第三次 第二次 第一次 降温 第三次 第二次 第一次 常温 平均值 (次/分) 金鱼呼吸次数 (次/分)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