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学校食堂食品原材料采购管理制度(2篇).docx
2024学校食堂食品原材料采购管理制度(2篇)
为加强学校食堂食品原材料采购管理,规范采购行为,保障师生饮食安全与健康,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采购人员管理
学校食堂食品原材料采购工作由专人负责,采购人员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责任心,熟悉食品原材料相关知识,掌握辨别食品原材料质量优劣的基本技能。采购人员需定期参加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培训内容包括食品安全法律法规、食品原材料采购标准和要求、食品储存与保鲜等方面的知识。每学期至少组织一次集中培训,并进行考核,考核合格方可继续从事采购工作。
建立采购人员健康档案,每年组织采购人员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上岗。若采购人员出现有碍食品安全的疾病,应立即停止其采购工作,待康复并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重新上岗。
供应商选择与管理
学校对食品原材料供应商进行严格筛选,选择具有合法经营资质、信誉良好、供应能力强的供应商。供应商应具备有效的营业执照、食品生产许可证或食品经营许可证等相关证件。采购部门负责收集供应商的相关资料,建立供应商档案,内容包括供应商基本信息、资质证明文件、产品检验报告、合作记录等。对供应商进行实地考察,考察内容包括生产环境、生产工艺、质量控制体系等方面。只有通过实地考察的供应商,才能纳入学校的供应商名录。
与供应商签订采购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包括食品原材料的品种、规格、数量、质量标准、价格、交货时间、交货地点、验收方式、付款方式等内容。合同应具有法律效力,以保障双方的合法权益。定期对供应商进行评估,评估指标包括食品原材料质量、供应及时性、售后服务等方面。根据评估结果,对供应商进行动态管理,对于表现优秀的供应商给予奖励和优先合作机会;对于不符合要求的供应商,及时终止合作。
采购计划制定
食堂管理人员根据学校师生的就餐人数、饮食习惯和季节变化等因素,制定详细的食品原材料采购计划。采购计划应包括食品原材料的品种、规格、数量、采购时间等内容,确保采购的食品原材料既能满足师生的需求,又能避免浪费。采购计划需经食堂负责人审核、学校后勤部门批准后执行。审核和批准过程应严格把关,确保采购计划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采购流程规范
采购人员按照批准后的采购计划,向供应商发出采购订单。采购订单应明确食品原材料的详细信息,如名称、规格、数量、质量标准、交货时间、交货地点等。采购订单应以书面形式发出,并要求供应商签字确认。食品原材料到货时,采购人员、食堂管理人员和仓库管理人员共同进行验收。验收内容包括食品原材料的品种、规格、数量、质量、包装等方面。验收时应检查食品原材料的感官性状是否正常,是否有异味、变质等情况;检查食品原材料的包装是否完好,是否有破损、渗漏等情况;检查食品原材料的标签标识是否齐全,是否标明了食品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厂家等信息。
对于需要检验检疫的食品原材料,如肉类、禽类、水产品等,应索取相应的检验检疫证明文件,并进行核对。验收合格的食品原材料,应及时办理入库手续;验收不合格的食品原材料,应立即退回供应商,并要求供应商及时补货。
采购资金管理
学校建立健全采购资金管理制度,采购资金应专款专用,不得挪作他用。采购人员应严格按照采购合同和财务制度的要求,办理采购资金的支付手续。支付采购资金时,应提供合法有效的发票和相关凭证,经审核无误后,方可支付。定期对采购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审计和监督,确保采购资金的安全和合理使用。审计和监督过程中,如发现问题,应及时进行整改,并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食品原材料追溯与召回
建立食品原材料采购追溯体系,对采购的食品原材料的来源、采购时间、采购数量、供应商等信息进行详细记录。记录应保存至少两年,以便在需要时进行查询和追溯。当发现采购的食品原材料存在安全问题时,应立即启动召回程序。召回程序包括停止使用该食品原材料、通知供应商召回、对已使用该食品原材料制作的食品进行处理等措施。同时,应及时向学校领导和相关部门报告,配合有关部门进行调查和处理。
学校食堂食品原材料采购管理制度
为切实保障学校食堂食品原材料的质量安全,维护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采购管理原则
学校食堂食品原材料采购工作应遵循“安全第一、质量优先、公开透明、廉洁奉公”的原则,确保采购的食品原材料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和学校师生的饮食需求。采购工作应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学校的相关规章制度,严禁采购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原材料,严禁在采购过程中谋取私利。
采购人员职责
采购人员负责制定食品原材料采购计划,根据学校食堂的实际需求和库存情况,合理安排采购数量和时间。采购人员应熟悉市场行情,掌握食品原材料的价格波动情况,通过市场调研和比价,选择性价比高的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