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食堂食品原材料采购制度.docx
学校食堂食品原材料采购制度
学校食堂食品原材料采购工作直接关系到师生的饮食安全与健康,为确保采购的食品原材料安全、优质、充足,特制定本采购制度。
采购人员要求
1.专业能力:采购人员需具备一定的食品原材料知识,熟悉各类食材的品质标准、特性和储存要求。定期参加食品安全知识和采购技能培训,了解行业动态和相关法规政策的更新。
2.职业道德:采购人员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诚实守信,廉洁奉公,不得接受供应商的贿赂、回扣或其他不正当利益。严格遵守学校的采购制度和流程,不得擅自更改采购计划或采购渠道。
3.健康要求:采购人员需每年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从事采购工作。工作期间如出现可能影响食品安全的疾病或症状,应立即暂停采购工作,待康复后经检查合格方可重新上岗。
采购计划制定
1.需求统计:食堂管理人员根据学校师生的就餐人数、饮食习惯以及季节变化等因素,统计每天各类食品原材料的大致需求量。同时,考虑到特殊情况(如节假日、活动等)可能导致的就餐人数波动,适当调整需求预测。
2.库存盘点:定期对食堂的食品原材料库存进行全面盘点,准确掌握库存数量、质量和保质期等信息。根据库存情况,结合需求统计,确定需要采购的食品原材料种类和数量。
3.计划编制:采购人员根据需求统计和库存盘点结果,编制详细的采购计划。采购计划应包括食品原材料的名称、规格、数量、质量标准、预计采购时间等内容,并报食堂负责人审核批准。审核过程中,要对采购计划的合理性、必要性进行严格把关,避免过度采购或采购不足。
供应商选择与管理
1.供应商筛选:建立严格的供应商筛选机制,选择具有合法经营资质、良好信誉和稳定供货能力的供应商。要求供应商提供营业执照、食品生产许可证、食品经营许可证等相关证件,并对其生产环境、加工工艺、质量控制体系等进行实地考察。
2.资质审核:对供应商提供的证件和资料进行严格审核,确保其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学校的采购要求。定期对供应商的资质进行复审,如发现供应商的资质证书过期或存在其他问题,应及时要求其整改,整改不合格的取消其供应商资格。
3.合作协议签订:与选定的供应商签订详细的合作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合作协议应包括食品原材料的质量标准、价格、交货时间、交货地点、结算方式、售后服务等内容。同时,在协议中明确违约责任,以保障双方的合法权益。
4.供应商评价:建立供应商评价体系,定期对供应商的产品质量、交货及时性、售后服务等方面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对表现优秀的供应商给予奖励和更多的合作机会;对表现不佳的供应商进行警告、整改,如整改仍不合格,终止与其合作。
采购流程执行
1.采购申请:采购人员根据批准的采购计划,填写采购申请表,注明采购的食品原材料名称、规格、数量、质量标准等信息,并报食堂负责人审批。审批通过后,采购人员方可进行采购。
2.采购订单下达:采购人员根据采购申请表,向选定的供应商下达采购订单。采购订单应明确食品原材料的名称、规格、数量、价格、交货时间、交货地点等内容,并要求供应商签字确认。
3.采购验收:食品原材料到货后,食堂管理人员、采购人员和仓库管理人员共同进行验收。验收内容包括食品原材料的品种、规格、数量、质量、包装、保质期等。验收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和学校的采购要求进行检查,如发现不符合要求的食品原材料,应立即退货处理,并追究供应商的责任。
4.采购付款:采购人员根据验收合格的食品原材料数量和金额,填写付款申请表,并附上采购订单、发票、验收单等相关凭证,报食堂负责人和财务部门审批。审批通过后,财务部门按照合同约定的结算方式及时付款。
采购质量控制
1.索证索票:采购人员在采购食品原材料时,必须向供应商索取有效的营业执照、食品生产许可证、食品经营许可证、产品检验报告、质量合格证明等相关证件和资料,并建立索证索票档案,妥善保存。
2.质量检测:定期对采购的食品原材料进行质量检测,可自行检测或委托有资质的检测机构进行检测。检测项目包括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含量、微生物指标等。如发现食品原材料存在质量问题,应立即停止使用,并追溯来源,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3.食品留样:食堂每餐供应的食品都要进行留样,留样食品应按品种分别盛放于清洗消毒后的专用密闭容器内,在专用冷藏设备中冷藏保存48小时以上,每个品种留样量不少于125g。留样记录应包括食品名称、留样时间、留样人员等信息。
采购监督与责任追究
1.内部监督:学校成立食堂采购监督小组,由学校领导、教师代表、学生代表等组成,对食堂食品原材料采购工作进行全程监督。监督小组定期对采购计划、采购流程、采购质量等方面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
2.外部监督:主动接受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教育行政部门等相关部门的监督检查,积极配合做好各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