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第1课时质量守恒定律教案新版新人教版.docx

发布:2025-03-25约1.96千字共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3

第1课时质量守恒定律

三维目标要求

学问与技能

1.知道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并理解其内涵。

2.能从微观角度解释质量守恒定律,理解化学反应中的定量关系。

3.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一些生活中的实例。

过程与方法

1.增加学生探究性试验,充分调动学生的乐观性,通过操作、观看、组织争论、总结规律。

2.加强试验中各个环节的教学,从而拓展学生的思路。

3.通过对具体化学反应的分析,培育学生思维的有序性和严密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生疏定量争论对于化学科学进展的重大意义。

2.通过体验质量守恒定律的发觉过程,感悟科学家的科学探究精神,培育学生的科学观念和科学素养。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及应用。

教学难点

从微观角度生疏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转变,数目没有增减。

情境导入

一天,福尔摩斯和华生在书房里争论一桩疑案,福尔摩斯往大烟斗中装烟丝,并将烟斗送入嘴里,点燃烟丝后开头大口大口地吸烟,烟斗上冒出缕缕青烟。华生问:“聪慧的福尔摩斯先生,你知道青烟的质量是多少吗?”福尔摩斯不假思考地回答:“这简洁,青烟的质量等于点燃烟丝前烟斗和烟丝的总质量减去烟丝烧完后留在烟斗中灰烬和烟斗的总质量。”你觉得福尔摩斯的话有道理吗?

合作探究

探究点质量守恒定律

提出问题

1.生日宴会中我们发觉生日蜡烛会越烧越短。化学反应发生后物质的质量是不是变少了?

2.通过精确测量,发觉金属生锈后质量变大了。化学反应发生后物质的质量是不是增加了?

猜想与假设反应前各反应物的质量总和小于或等于或大于反应后各生成物的质量总和。

探究试验一红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

试验

装置

试验

步骤

在锥形瓶底部铺一层细沙,上面放一块红磷,用带有玻璃管的橡胶塞盖紧,在玻璃管上系一气球,放在天平上称量,记录数据m1;然后,取下锥形瓶,放在铁架台的石棉网上,用酒精灯加热,观看现象,再将其放在天平上称量,记录数据m2

试验

现象

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小气球鼓起,冷却后,小气球变瘪

文字

表达

红磷+氧气点燃五氧化二磷

(P)(O2)(P2O5)

试验

结论

红磷+氧气点燃五氧化二磷;m1=m2,参与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探究试验二铁钉与硫酸铜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试验

装置

试验

步骤

在锥形瓶中倒入适量的CuSO4溶液,塞好橡胶塞,几根铁钉(用砂纸打磨光亮),将其放在天平上称量,记录数据m1;将铁丝伸入CuSO4溶液中,过一会,观看现象,再将其放在天平上称量,记录数据m2

试验

现象

铁钉表面上掩盖一层红色固体,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

文字

表达

铁+硫酸铜→铜+硫酸亚铁

(Fe)(CuSO4)(Cu)(FeSO4)

试验

结论

铁+硫酸铜→铜+硫酸亚铁;m1=m2,参与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归纳总结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大量试验证明,参与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探究试验三盐酸与碳酸钠粉末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试验现象

固体粉末渐渐溶解,产生大量气泡。天平不平衡,指针向右偏转

文字表达式

盐酸+碳酸钠氯化钠+二氧化碳+水

(HCl)(Na2CO3)(NaCl)(CO2)(H2O)

结论

反应前总质量反应后总质量

探究试验四镁条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

试验现象

镁条猛烈燃烧,发出刺眼的白光,产生白烟,生成白色固体。天平不平衡,指针向左偏转。

文字表达式

镁+氧气点燃氧化镁

(Mg)(O2)(MgO)

结论

反应前总质量反应后总质量

课堂争论

1.盐酸与碳酸钠粉末反应后质量为什么减轻了?是否违反质量守恒定律?

2.镁条燃烧后的质量为什么增加了?是否违反质量守恒定律?

学问拓展在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试验中,有气体参与或有气体生成的反应必需在密闭的容器里进行,否则反应前后天平会不平衡。

提出问题为什么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试用分子和原子的观点解释。

归纳总结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转变,数目没有增减,质量没有转变。

板书设计

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

第1课时质量守恒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

成功之处

本堂课主要以试验贯穿教学。体现了化学学科的特点(以试验为基础)和新课改要求(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探究、争论,使学生在动中学、学中思,将学习和实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学问的猎取均以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获得,体现集体的才智;同时,增加学生团队协作的意识

不足之处

本节课学生动手操作力气训练不到位,托盘天平操作生疏,影响教学进程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