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经济学]第7章 技术进步.ppt

发布:2018-09-16约6.03千字共3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假设一国产出水平来自国外知识,本国创新的技术知识和本国利用技术知识的能力,而且,国际技术知识转移扩散速度,是两国技术差距的增函数。 其中,Y是产出水平, Qf和Q*是国外和本国的技术知识存量,T是本国创新的技术知识水平,C是本国利用技术知识的能力,a,b,c,h为常数。 5.3 技术转移与跟进 Fagerberg J在OECD《技术与生产率》(1991): 从技术知识国际扩散和转移的角度,分析了落后国家缩小与发达国家 技术及经济差距问题,认为:世界经济格局变化过程,是技术创新和技术 转移或扩散两种冲突力量相互作用的非均衡过程。 检验结论: 技术扩散、技术创新和本国利用知识能力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 对国家按发展程度分类:高生产率和技术活动水平;中等生产率和技术活 动水平;高生产率和低技术活动水平;半工业化国家,低生产率和技术活动 水平。对D组国家,扩散对经济增长贡献大于创新。 图 欧洲国家的经济增长分解 5.3 发展中国家的技术引进 图 RD经费投入强度(占世界总投入比例)国际比较 图 基础研究经费占RD总投入比重 图 每千人RD科技人员数量国际比较 跨国公司在技术转让中的限制性商业惯例: 对出口地点限制 搭卖 同财务有关的做法:过高定价、技术接收方的技术改进必需免费提供给 技术转让人;强制延长技术转让协议的约束期限; 其它做法:允许技术转让方管理或控制接受方公司经营;接受方不得提 出技术专利权无效的诉讼;解决争端时排除接受方国家的法律和管辖权; 限制接受方从事相关发展研究; 1980年,UN通过多边的《控制限制性商业惯例的公平原则和规则》 1983年,联合国贸发会议的《国际技术转让行动守则》 发展中国家在技术引进中的对策: 生产管理、经营和改革现行工厂的能力; 项目设计和实施,规划新的生产的能力; 资本品的制造,体现新技术的有形形式的生产; 研究与试制 第七章 技术进步 研究技术进步的本质和规律 分析技术进步推动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内在机制 探讨适合发展中国家的技术进步战略。 第一节 技术进步概述 1.1 技术进步的含义 O 劳动 资本 图 技术进步 技术进步的动因: 自发的技术进步 引致的技术进步 其影响因素在于:需求和供给 企业家精神 首创性 成功欲 冒险 以苦为乐 精明与敏锐 强烈的事业心 Q=F(K,L,t) O 劳动 资本 y=f(k,t) 广义技术进步的内涵: 资源配置的改善 生产要素的提高:如人力资本 知识进步 规模经济 政策的影响 管理水平 技术进步的具体表现: 生产率的提高 产品质量的改进 生产出全新的产品 1.2 技术进步的类型 按技术进步对资本和劳动等投入要素影响程度分: 劳动节约型或资本使用型(labour saving or capital-using) 资本节约型或劳动使用型(capital-saving or labour using) 中性型(neutral) 对各类型的定义,主要有希克斯(Hicks .N)分类、哈罗德分类、 索洛(Solow R)分类、 要素比例标准:假定生产要素价格比不变,技术进步直接导致要素组合 比例变化,则要素最优组合点偏离OE射线变化; 边际产品比例标准:假定生产要素比例不变,技术进步只改变要素边际 产品比,导致要素价格相对变动,则要素最优组合点在OE上移动。 希克斯(Hicks .N)分类 劳动 资本 O E I Ia Ib Ic 图 技术进步的类型(边际产品比例标准) 劳动 资本 O E K L K1 L1 A B I Ia Ib C 图 技术进步的类型(要素比例标准) 若要素价格比不变,技术进步只影响资本-劳动比;若资本-劳动不变,技术进步只改变要素价格比例。 比较:范围上,要素比例标准多针对单厂商或行业,边际产品比例标准面向整个 经济;性质上,要素比例标准强调技术进步后要素间的替代关系;边际产品标准 着重于技术进步对要素收益的影响。 哈罗德分类 建立在资本-产出比变化基础上。设利润率不变,若技术进步导致资本产出比上升、下降或不变,则该技术进步分为劳动节约型、资本节约型和中性型。其问题是: 索洛分类 建立在劳动-产出比变化基础上。设利润率不变,若技术进步导致资本产出比上升、下降或不变,则该技术进步分为劳动使用型、劳动节约型和中性型。 没有直接考虑技术进步后资本-劳动的比例关系及其可能的替代关 系变化。技术进步后生产过程中的变化被抽象掉了。 明确了技术进步与收入分配的关系。只要资本-产出比没下降,技术 进步对资本所有者收入分配的影响就是有利的。因此,哈罗德分类是 技术进步对收入分配影响的最后总效果标准。 中性技术进步增长模式中,技术进步能抵消利润率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