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技术经济学 第二章 农业技术进步:内涵与机制.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1节 农业技术进步的内涵 农业技术进步的概念 农业技术进步的具体表现 农业技术进步的分类 农业技术进步的效益 农业技术进步的环境 技术进步与农业资源报酬 第2节 农业技术进步的机制 概念及其内涵 机构及其能力 农业技术进步的道路及其模式 传统农业的转变与技术进步 传统农业是相对于现代农业而言的。 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在《传统农业转变》一书中,对传统农业定义为:“完全以农民世代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为基础的农业。” 美国经济学家史蒂文斯和杰巴拉的解释更为清楚:“传统农业使用的技术是通过那些缺乏科学技术知识的农民对自然界的敏锐观察而发展起来的……建立在本地区农业多年经验基础上的农业技术是一种农业艺术,它通过口授和示范从一代传到下一代。” 传统农业的基本特征是技术长期不变。 (2)农业技术进步改造传统农业的道路 A.梅勒:资源互补论 (2)速水和拉坦的资源替代论 农业技术进步的两种表现形式:一是以代替劳动为主的机械技术进步,一是以代替土地为主的生物化学技术进步。 速水和拉坦认为,一个国家应根据其资源禀赋选择技术进步的道路,促进农业生产率和农业产出的迅速增长:对于土地资源丰富而劳动力稀缺的国家,选择机械技术进步的道路是最有效率的;对于土地稀缺而劳动丰富的国家,选择生物化学技术进步是最优的。 速水和拉坦不把农业技术和制度的变化看作是科学技术进步和工业增长的产物,而看作是对资源禀赋状况和产品需求增长的动态反应。换言之,农业技术以及制度的变革主要是由各国的资源禀赋状况和产品需求诱导的。 LOGO ·配色方案修改: ·配色方案在【格式】--【幻灯片设计】--【配色方案】--【编辑配色方案】下调整。 ·LOGO的添加: ·Logo添加修改在【视图】--【母版】--【幻灯片母版】下调整。直接选择logo图片删除或修改。 ·字体格式的设置: ·括标题和文本格式的设置在【视图】--【母版】--【幻灯片母版】下调整. P o w e r B a r 中国专业PPT设计交流论坛 PB模板组:findygirl 第二章 农业技术进步:内涵与机制 主要内容 第一节 农业技术进步的内涵 第二节 农业技术进步的机制 5.农业技术进步的环境 组织环境 文化环境 资源环境 信息环境 6.技术进步与农业资源报酬 (1)农业资源 自然资源: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对生产有利并能产生效用的那些自然元素和自然力 物质资源:它是自然资源的延伸,是通过人们的劳动加以采集、储存、加工、仿制、改良以提高其功效和利用程度的资源。它包含有人类劳动。 资金:固定资金资源、流动资金资源 人力资源:指有劳动能力的劳动力资源 自然资源 人力资源 资金资源 物质资源 农业资源 (2)农业资源的性质 资源的可控性与不可控性 资源的存储性与流失性 资源的互补性与互代性 ——互补资源之间应当保持适当的比例才能提高生产效率。互代资源则要求用价格低、效率高的资源代替价格高、效率低的资源。 资源的再生性与相对性 (3)农业资源报酬递减规律 农产品由多种生产资源转化而成,资源只有配合使用才能充分发挥效能(“最小养分律”、“木桶原理”); 农作物、畜禽及土地对追加的各种投入都有一定的容纳度; 农业是以土地为主的综合体,其中的养分本来就不平衡; 不仅直接转化为产品的资源,在投入比例失当时会出现报酬递减,而且为农业生产服务的农业机械等资源在投入数量不断增加时,也会出现报酬递减状况。 (4)技术进步与资源报酬 在技术相对静止和稳定条件下,资源报酬递减是客观存在的; 资源报酬递减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随着技术进步,资源报酬递增是绝对的。 机制的本义:最早源于希腊文,原指机器的构造和动作原理。即:机器由哪些部分组成和为什么由这些部分组成,以及机器是怎样工作和为什么要这样工作。 “机制”是个时髦词,各种会议上,报章杂志乃至红头文件上,政府官员、专家学者言必称“机制” 。 机制的引申义:一是事物各个部分的存在是机制存在的前提,从而产生了如何协调各部分之间关系的问题。二是协调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一定是一种具体的运行方式; 机制就是以一定的运作方式把事物的各个部分联系起来,使它们协调运行而发挥作用。 1. 概念及其内涵 农业技术进步的机制括两个方面:一是农业技术进步赖以实现的机构及其功能和相互作用的关系。在现阶段,主要是农业技术进步所依托的三种组织(政府、大学和研究机构、企业)的两个方面(需要和能力);二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农业技术进步的道路和模式。 2. 机构及其能力 (1)政府的需要和能力 培养人才的能力 资金筹措能力 调动大学、研究机构及其社会其他机构技术进 步积极性的能力 制定正确的科技发展战略的能力 制定正确的产业政策的能力 制定正确的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