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第二章).ppt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宏观经济学;;一、国内生产总值的内涵
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它不但可以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表现,还可以反映一国的国力与财富,因此常被公认为是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经济社会中还存在一类特殊的产品,它很难被归类为中间产品或者是最终产品,我们将其称为资本品。
资本品是为了协助其他产品与劳务的生产而生产和使用的耐用品,厂房和机器设备属于典型的资本品。
出于计算GDP的目的,经济学家将新生产的资本品视为最终产品。;;;;;假设我国2015年GDP为95 933亿元,GNP为94 346亿元,两者差额为1 587亿元。也就是说,2015年外商来华投资或打工新增加的价值之和比我国人在国外投资和劳务输出新增的价值之和多1 587亿元,这就是国外净要素收入NFP。 ;二、实际GDP与名义GDP;某个经济社会只生产苹果和猪肉两种产品,这两种产品的2015年(现期)和2010年(基期)的价格和产量:;实际GDP既反映了实际产量的变动,又反映了价格水平的变动;
名义GDP只反映产量的变动。
只有实际GDP才能准确地反映国民经济的实际增长情况。;一、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原理;由于企业使用生产要素时,必须向生产要素的所有者支付要素报酬,所以这些要素报酬被认为是这些要素在生产中作出的贡献,因而这7万元的增值要转化为要素所有者的收入。假定工资是2万元,利息是1.5万元,地租是0.5万元,则7万元中还剩3万元,这一余额就是利润。上述情况可表示为:;二、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方法;;;;;;;;;;;;一、国内生产净值与国民生产净值
GDP按照支出法、收入法和生产法核算时,都包含了补偿固定资产消耗的更新改造投资,为此,经济学将固定资产的折旧或补偿从GDP中减去就得到了国内生产净值(NDP)。NDP与GDP的关系可用以下关系式表示:;二、国民收入
;三、个人收入
;分析可知,从国民收入中减去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及社会保险税(费),加上政府给个人的转移支付,大体上就得出个人收入。其公式为:;四、个人可支配收入
;111;五个国??收入指标之间的关系图;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是指按支出法核算的国民收入恒等于按收入法核算的国民收入。从支出法与收入法所得出的国内生产总值的一致性,可以说明国民经济中的一个基本平衡关系。而且总支出代表了社会对最终产品的总需求,总收入和总产量代表了社会对最终产品的总供给。因此,从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方法中可以得出这样一个恒等式:;一、两部门经济循环模型;如果居民把一部分收入用于购买厂商生产的各种产品和劳务,把另一部分收入用于储蓄,通过金融机构形成了厂商新的投资来源,那么两部门国民收入流量循环模型就演变为:;从支出的角度来分析,由于总需求仅仅包括居民的消费支出和厂商的投资支出这两部分,而且把企业库存的变动作为存货投资来进行处理,所以总需求=消费+投资,即;从收入的角度看,由于把利润看作是最终产品的市场价格超过工资、利息和租金后的余额,因此,国内生产总值就等于收入,即总供给是各种生产要素报酬(工资、利息、地租和利润)的收入总和。总收入一部分用作消费,其余部分用则当作储蓄。于是,从总供给方面的角度来分析,国民收入=工资+利息+地租+利润=消费+储蓄,即;当两部门经济达到均衡时,即满足总供给=总需求时,就达到两部门经济的基本均衡条件,即;二、三部门经济循环模型;三部门经济流量循环模型为:;从支出的角度来分析,国内生产总值等于消费加投资再加上政府购买。而当居民得到政府的转移支付的时候,仍然用于消费和投资(主要是用于消费,因为转移支付是政府给居民的经济性收入即津贴),因此这里的政府支出仅指政府购买。故;从收入的角度看,国内生产总值仍然等于工资、利息、租金和利润之和。由于存在政府活动,总收入只有在交完税以后才能用于消费或储蓄,然而,居民一方面又能得到政府的转移支付收入,也就是说,税金扣除了转移支付以后才是政府的净收入,即国民收入中归于政府的部分。假定用T0表示全部税金收入,Tr表示政府转移支付,T表示政府净收入,则;故;三、四部门经济循环模型;四部门经济流量循环模型为:;由于有了对外贸易,国内生产总值的构成从支出角度看就等于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的总和,即
;从收入的角度看,由于存在外贸活动,家庭的总收入不仅用于消费、储蓄、交税,还可以用于对外国人的转移支付。用Kr表示本国对外国的转移支付,则;当( M + Kr ) > X 时,外国对本国的收入大于支出,于是就有了储蓄,反之,则有负储蓄。
这样, I =S +(T-G) +( M - X + Kr ) 的公式就代表了四部门经济中总储蓄(私人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