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秋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三节地图的阅读教案新版新人教版.doc
Page3
第三节地图的阅读
【教学目标】
·学问目标
1.理解比例尺的含义,记住比例尺的三种表示形式并能比较比例尺的大小。
2.记住地图上依据经纬线或者指向标辨别方向的方法。
3.记住一些常用的图例。
·实力目标
1.能正确运用比例尺,换算图上和实际距离。
2.能够在地图上依据经纬线或者指向标等确定方向。
3.初步具备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地图的实力,如辨别方向等。
·情感、看法、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初步驾驭地图的运用方法,使学生对地图产生亲切感,从而在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中主动地运用地图。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正确运用比例尺,换算图上和实际距离
2.运用地图辨别方向
【教学打算】
地图册、课本中的相关插图、小黑板上的一幅指向标地图
【教学方法】
比较法、读图法、活动法、探讨法等
【教学过程】
[激趣]猜谜语:“容纳千山万水,胸怀五湖四海,藏下中外名城,浑身绚丽多彩。”打一事物。(学生回答谜底:地图)对,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讨地图的有关学问。
(板书)第三节地图的阅读
[启思]我们拿到一幅地图,该怎样去看地图呢?地图的基本要素有哪些呢?
[活动]
(要求)每个学生阅读课本16页“台湾的卫星影像”和“台湾岛地图”先自己独立思索“能在地图上看到什么?能从地图上获得哪些信息?”,然后再组内沟通。
(学生活动)
(师生活动)老师找小组代表发言,不同小组可相互补充。(老师留意评价学生的回答)
(小结)卫星影像反映的是一种实物景象,而地图上出现的是一些符号和文字。地图就是对地面景物进行选择或者综合运用各种符号,根据肯定比例缩小以后表示在平面上。学习地图学问,首先要知道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和图例,这三个是地图的基本要素。我们首先探讨地图的比例尺。
(板书)一、地图的基本要素
1.比例尺
[启思]假如绘制你的课桌平面图,用1厘米的线段表示课桌的长度,那么实际课桌长度缩小了多少倍?
[活动]
(要求)学生动手量算,用打算好的刻度尺量出自己课桌的长度。
(学生活动)
(师生活动)
(小结)我们把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叫做比例尺。
[启思]①比例尺的公式是什么?
②表示比例尺的形式有哪些呢?
③请你比较下列比例尺中,哪一个最大?(老师启发诱导学生,在比较时要换算成哪一种方式,然后再比较。)
A1:600000B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50千米C1/800000
④通过上面的比较你能总结出比例尺大小的比较方法吗?
[活动]
(要求)学生独立阅读课本13页图1.22和地图册上的中国地图、北京市地图、北京城区图,然后回答比例尺的公式和表示形式,通过演算总结比例尺大小的比较方法,可以同桌沟通比较大小的方法。
(学生活动)
(师生活动)
(小结)尤其留意说明比例尺的公式里,图上的单位一般是厘米,实地距离的单位也要换算成厘米,才能计算出图上距离相对于实地距离缩小的倍数。
(板书)①公式
②三种表示形式
③比较比例尺的大小
[巧练]①读“台湾岛图”,量算台北到高雄的实地距离大约是多少千米。
②请你填出下列比例尺的其他两种形式。(提示学生留意单位换算,由千米换算成厘米时,要在千米数字后加五个零;由厘米换算成千米时,要在厘米数字中去掉五个零。)
数字式
线段式
文字式
1:6000000
010千米
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50千米
③比较下列三种比例尺的大小:1/10000,11/100000000000
[启思]请同学们视察课本20页中的“北京市地图”和“中国地图”回答下列问题:①比较这两幅图,哪幅地图表示的范围大?
②说明哪幅地图表示的内容具体一些?
③再比较这两幅地图的比例尺的大小?
④由此,得出什么样的结论?
[活动]
(要求)学生分组探讨,各小组选一个代表发言。
(学生活动)
(师生活动)
(小结)在图幅相同的状况下,地图比例尺越大,要表示的范围越小、表示的内容越具体;反之,地图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表示的内容越简略。
(板书)④比例尺大小与地图表示内容详略及范围大小的关系
[激趣]看地图,不只是要会读地图上的比例尺,还要会在地图上辨别方向。那么在地图上应当怎样辨别呢?地图上各种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关系又是如何确定呢?下面我们一起探讨如何在地图上辨别方向。
(板书)2.方向
[启思]阅读课本图1.24思索
①回忆经线指示什么方向,纬线指示什么方向?
②假如两点既不在同一条经线上,又不在同一条纬线上,如何确定这两点之间的相对位置?
③在图中的X、Y、Z三点,分别注出它们的东、南、西、北方向。
④图中的Y点在X点的什么方向?X点在Z点的什么方向?
⑤有经纬网的地图,该怎样辨别方向?
⑥当一个人站在南极点上,他的前后左右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