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第三节 地图的阅读说课稿2 (新版)新人教版.docx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三节地图的阅读说课稿2(新版)新人教版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3课时
教师:
单位:
一、设计思路
本节课以“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三节地图的阅读”为主题,通过结合课本内容,设计了一系列互动性强的教学活动。首先,通过引入生活中的地图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通过讲解地图的三要素,帮助学生掌握地图的基本知识;最后,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学会运用地图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地理素养。
二、核心素养目标
培养学生地理空间思维,提高对地理信息的获取、解读和运用能力。通过地图阅读训练,增强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和地理责任感,让学生能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地理知识,提升地理素养。
三、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
学生在进入七年级地理学习之前,可能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周围环境有一定的认识,如对家附近的街道、地标等有一定的了解。然而,系统性的地图知识和阅读技能尚未建立。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
七年级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对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较高。他们的学习能力主要体现在对直观信息的接受和记忆上,学习风格偏向于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来学习。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学生在地图阅读方面可能遇到的困难包括对地图符号的理解、地图比例尺的识别以及如何在地图上定位和导航。此外,对于空间概念的理解和抽象思维能力可能也是挑战之一,尤其是在处理复杂地图时,学生可能难以将地图信息与现实世界联系起来。
四、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拥有《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材,包含第一章第三节的相关内容。
2.辅助材料:准备与地图阅读相关的图片、图表,如不同类型的地图、地图符号示例等,以及相关的视频资料,以辅助学生理解地图信息。
3.教学工具:准备比例尺模型、地图拼图等教学工具,以帮助学生直观理解地图的三要素。
4.教室布置:设置分组讨论区,方便学生进行互动学习,并确保教学环境安全、舒适。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老师站在讲台前,微笑着对学生们说:“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三节的内容,主题是‘地图的阅读’。你们知道地图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吗?”
2.学生们纷纷举手发言,老师认真倾听并记录他们的回答。
二、新课讲授
1.老师说:“地图是地理学习的基石,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地球上的各种地理现象和空间分布。接下来,我将带领大家逐步掌握地图的阅读方法。”
2.老师首先介绍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和图例。通过展示不同类型的地图,让学生了解比例尺、方向和图例在地图中的重要作用。
3.老师举例说明如何运用地图的三要素进行实际操作。例如,在地图上确定一个地点的位置,需要先找到该地点所在的方向,然后根据比例尺计算距离,最后通过图例识别该地点的特征。
4.老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尝试在地图上找出家乡的位置,并描述其周边环境。
5.学生们分组讨论,老师巡回指导,解答他们在地图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6.老师总结小组讨论的结果,强调地图阅读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关注地图,提高自己的地理素养。
三、巩固练习
1.老师说:“接下来,我们将进行一些练习题,巩固今天所学的地图阅读知识。”
2.老师展示一组地图阅读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
3.学生们独立完成练习题,老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在练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老师公布答案,并解释解题思路,让学生明白解题方法。
四、课堂小结
1.老师说:“今天我们学习了地图的阅读方法,包括地图的三要素、实际操作和练习题解答。希望大家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老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地图阅读的重要性。
3.老师鼓励学生们在课后继续关注地图,提高自己的地理素养。
五、布置作业
1.老师说:“课后,请大家完成以下作业:”
2.老师布置作业,包括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阅读相关地图资料、绘制家乡地图等。
3.老师提醒学生们按时完成作业,并鼓励他们在课堂上积极提问。
六、课堂反思
1.老师说:“今天的课程就到这里,希望大家能够认真完成作业,并在日常生活中多关注地图,提高自己的地理素养。”
2.老师对课堂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表扬,对表现不足的学生给予鼓励。
3.老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
六、知识点梳理
1.地图概述
-地图是表示地球表面或某一区域的图形。
-地图具有直观、形象、信息量大等特点。
2.地图的三要素
-比例尺:表示地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例关系。
-方向:地图上的方向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表示方法。
-图例:地图上用来表示各种地理现象的符号和颜色。
3.地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