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语言品读鉴赏 说课稿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001].docx
《红楼梦》语言品读鉴赏说课稿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红楼梦》语言品读鉴赏说课稿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教学内容
本节课内容选自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红楼梦》章节,主要围绕《红楼梦》的语言特点进行品读鉴赏。具体内容包括:1.了解《红楼梦》的背景和作者;2.分析《红楼梦》的语言特色,如诗词、曲赋、口语等;3.品读《红楼梦》中的经典片段,体会其语言魅力;4.总结《红楼梦》语言艺术对后世的影响。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等语文核心素养。通过《红楼梦》的语言品读,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古典小说的语言魅力,提升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通过分析作品中的诗词、曲赋等,锻炼学生的审美鉴赏力;同时,引导学生思考作品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增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传承意识。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重点一:识别《红楼梦》中的诗词、曲赋等文学形式,理解其独特的语言风格和表达技巧。
-重点二:分析《红楼梦》中人物对话的语言特色,把握人物性格特征和情感变化。
-重点三:通过品读经典片段,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语言美的鉴赏能力。
2.教学难点
-难点一:深入理解《红楼梦》中诗词、曲赋的深层含义,把握其与人物命运和主题思想的关联。
-难点二:分析人物对话时,如何准确把握人物性格和情感,避免表面化解读。
-难点三:将《红楼梦》中的语言特色与学生的现代文阅读能力相结合,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教学资源
-软硬件资源: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教材《红楼梦》
-课程平台:学校内部网络教学平台
-信息化资源:《红楼梦》原著文本、作者生平介绍、相关研究论文、电子图书
-教学手段:PPT演示、课堂讨论、角色扮演、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引起学生对《红楼梦》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同学们,你们对《红楼梦》有多少了解?它是如何影响我们的文学世界的?”
-展示一些关于《红楼梦》的图片或视频片段,如书影、经典场景再现等,让学生初步感受《红楼梦》的魅力或特点。
-简短介绍《红楼梦》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例如:“《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它以其深刻的思想内容、丰富的人物形象和独特的艺术手法,成为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2.《红楼梦》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让学生了解《红楼梦》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和原理。
过程:
-讲解《红楼梦》的定义,包括其主要组成元素或结构,如小说的背景、人物、情节等。
-详细介绍《红楼梦》的组成部分或功能,使用图表或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例如:人物关系图、情节发展图。
-通过实例或案例,如林黛玉进贾府、宝黛钗的爱情故事等,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红楼梦》的实际应用或作用。
3.《红楼梦》案例分析(20分钟)
目标: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红楼梦》的特性和重要性。
过程:
-选择几个典型的《红楼梦》案例进行分析,如“通灵宝玉”的象征意义、贾宝玉的性格特点等。
-详细介绍每个案例的背景、特点和意义,让学生全面了解《红楼梦》的多样性或复杂性。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案例对实际生活或学习的影响,以及如何应用《红楼梦》中的智慧解决实际问题。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红楼梦》中的经典人物或情节,探讨其深层含义和现实意义。
4.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红楼梦》相关的主题进行深入讨论,如“红楼梦中的女性形象”、“贾宝玉的悲剧命运”等。
-小组内讨论该主题的现状、挑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5.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红楼梦》的认识和理解。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主题的现状、挑战及解决方案。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红楼梦》的重要性和意义。
过程:
-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红楼梦》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案例分析等。
-强调《红楼梦》在现实生活或学习中的价值和作用,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和应用《红楼梦》中的智慧。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红楼梦》的短文或报告,以巩固学习效果,例